跳转到主要内容

文化传承

巍巍中大

 

    中山大学由孙中山先生创办,有着一百多年的办学传统。孙中山先生亲笔题写“博学、审问、 慎思、明辨、笃行”十字校训,十字训词是他继承传统的教育形式而赋予时代的、革命的新的教育方针和内容。可以说是近代思想创新的里程碑。

 

    鲁迅、郭沫若、冯友兰、傅斯年、赵元任、顾颉刚、周谷城、俞平伯、陈寅恪、戴镏龄、商承祚、容庚、梁方仲、姜立夫、高由禧、蒲蛰龙、高兆兰等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都曾在中山大学任教。中山大学具有人文社科和理医工多学科厚实基础,不断追求学术创新,以国际视野开放办学,现已形成了“综合性、创新性、开放性”的特色。中山大学以“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人才培养目标;以“面向学术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指导思想;树立了建设“大团队、大项目、大平台”的基本思路,已经成为一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现代综合性大学。中山大学现已形成“三校区五校园” 错位发展、特色发展、统筹发展、共同支撑的长远发展思路。并提出通过“三步走”战略,到本世纪中叶,实现“扎根中国大地,加快进入国内高校第一方阵步伐,努力迈进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奋斗目标。

 

 

2.jpg

 

 

    三校区五校园

    中山大学拥有广州校区、珠海校区和深圳校区“三大校区”,其中广州校区又有南校园、北校园和东校园3个校园。

3.JPG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

    广州南校园所在地亦称康乐园,是原岭南大学的校园。康乐园内,有一批建于清末民初的建筑物。树影婆娑,鸟语花香,环境十分优美。2002年8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准将这批建筑物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康乐园与北大的未名湖、武大的珞珈山并称三大中国大学最美丽景观。

 

 

  5.jpg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北校园

    北校区以医科教学、科研为主,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历史悠久,分布着不少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建筑,最早是1918年3月竣工的广东公立医科专门学校附属医院。

 

 

6.JPG  7.jpg

中山大学广州校区东校园

    东校园总占地面积0.989平方公里,规划总建筑面积约90万平方米,拥有国家超级计算广州中心,及光电材料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等。

 

 

8.jpg  9.jpg

中山大学珠海校区

    珠海校区于2000年9月落成,位于珠海市美丽的唐家湾畔,占地面积3.571平方公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自然环境非常优越。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已成为设施完美、环境一流、文化氛围浓厚、办学和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的现代化大学校区。

 

 

%E6%B7%B1%E5%9C%B3%E6%A0%A1%E5%8C%BA%E4%B8%BB%E6%A0%A1%E9%97%A8.jpg

    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校区选址深圳光明新区,总投入约300亿元,规划总建筑面积约220万平方米,分两期建设,预计2019年9月开始投入使用,2021年所有基建工程竣工。一期工程于2017年7月动工,以医科、工科为主,可容纳2万余人(本科生1.2万人左右,硕士和博士研究生0.8-1万人)。

10.png
校园整体鸟瞰图(南向)

    中大深圳校区将分三个阶段建设,第一阶段:2019年8月前,完成医学院等4—5个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基本办学条件;校园一期主要规划约安排150.82公顷用地,建设的范围为新陂头河(含新陂头河景观建设)以南、公常路以北的猪公山及周边区域。

    第二阶段:2021年8月前,完成校园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学院(系)实现招生;

    第三阶段:2024年8月前,校园软硬件条件全部满足高水平大学的办学功能需求。

    从2016年开始,深圳校区已有部分学院开始招收少量学生,其中医学院临床医学(与临床医院联合)2016年招生182人,2017年招生390先期招收的学生将在广州校区培养,2019年以后迁至深圳校区就读。

 

 

百年医科

 

 

    中山大学医科教育有着150多年的辉煌历程,其延伸脉络与中国近代以来西医教育从起源发展到今天的所有特点与复杂全貌,展现中山大学医科的曲折历程与耀世成就。经过一百五十多年的薪火相传,中山大学医科形成了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牢固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三基”、“三严”优良教学传统。

 

1.png

 

 

第一阶段 从1866年创立博济医学堂-解放初期院系调整之前(1866~1953)

    中山大学医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最早可追溯至1866年,由美国医学博士嘉约翰创办的博济医院。1879年,博济医学堂首招女生,开我国女子学医的先河。1930年,博济医学堂的全都财产和所有权正式移交给岭南大学董事会,后发展为岭南大学医学院,它是我国最早的西医学府。

2_0.jpg

博济医院前身眼科医局创办人伯驾(1804-1888)

 

3.png

嘉约翰(1824-1901)

 

4.jpg

1865年博济医院仁济街前门

 

5_0.jpg

1903年广州博济医院的手术室

 

6.jpg

岭南医学院医学会成立合影

 

    1886年,孙中山先生在博济医学堂学医,并开始革命运动。其自云:予自乙酉中法战败年,始决倾覆清廷,创建民国之志,由是以学堂为鼓吹之地,以医术为入世之媒。

7_0.jpg      8_0.jpg

1886年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博济医学堂学医

 

 

    广东光华医学堂

    广东光华医学堂的前身是广东光华医社,1908年正式成立广东光华医学社和广东光华医院,首任校长郑豪。1952年,正式改制为公立,该名为“广东光华医学院”。

9.png

1908年光华医学堂开课后第一次全体员生合影

 

10_0.png

1923年位于广州市泰康路的光华医院

 

11.png

1935年广东光华医学院扩迁到和尚岗时期的校门

 

 

    广东公医学堂

    广东公医学堂成立于1909年春。1926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东大学改名中山大学,该校随之易名为中山大学医学院。

12.png

1909年,广东公医学堂创办于西关十三甫

 

13.png

1918年3月竣工的广东公医医学专门学校附属医院

 

14.png

广东公医学堂在广州南堤租楼办学

 

 

第二阶段 从解放初院系调整——2001年两校合并(1953-2001)

    1953年8月1日,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医学院合并组成华南医学院,1954年8月广东光华医学院亦并入了华南医学院。

15.png

1952年9月10日,中央决定中山大学医学院与岭南大学医学院合并成华南医学院。图为建校委员会成员合影。

 

17.png

1953年8月,华南医学院成立典礼

 

 

    一代宗师柯麟担任华南医学院院长,以梁伯强、陈心陶、陈耀真、谢志光、周寿恺、秦光煜、林树模、钟世藩等为杰出代表的一批医学名家、大师荟萃华南医学院。

18%E6%9F%AF%E9%BA%9F.png

    柯麟 (1901—1991)原名柯辉萼,广东海丰人。1926年从广东公医大学毕业留任该校附属医院医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任该校首任党团支部书记。1927年,根据党组织安排,参加北伐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同年底参加广州起义。1928年,转入中共隐蔽战线,先后在上海党中央机关、香港、澳门等地工作,达22年之久,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地下工作网、开辟秘密交通线、掩护战友、收集情报、打击叛徒等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5年至1951年,柯麟受命在澳门开展党的隐蔽工作,联络和照料叶挺将军,为叶挺将军从澳门奔赴抗日疆场出任新四军军长,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19.png

1946年镜湖医院建门楼“纪念国父孙中山先生”(中间着白大褂者为柯麟)

 

 

    1951年,柯麟出任中山医学院(今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院长,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教育事业形势,柯麟认真研究分析工作的特点,于1953年完成了三所医学院校的合并。1957年柯麟任中山医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

20.png

1963年校庆时,柯麟院长(前排左三)与教龄30年以上的教授合影。

 

    “文革”浩劫后,他被任命为国家卫生部顾问。1980年5月,他重新被任命兼任中山医学院院长职务,被誉为中山医学院的“一代宗师”。

21.png

1988年,柯麟老院长回校视察

22.png

1990年6月,柯麟手书:崇尚医德,端正学风

 

 

八大教授

 

    八大教授,指1960年代,梁伯强、谢志光、陈心陶、陈耀真、秦光煜、林树模、周寿恺、钟世藩八位国家一级教授,誉为中山医学院的“八大金刚”。

23%E6%A2%81%E4%BC%AF%E5%BC%BA.png

梁伯强(1899-1968),医学教育家、病理学家,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广东梅县人。

 

24%E8%B0%A2%E5%BF%97%E5%85%89.png

谢志光(1899.2-1967.8),中国临床放射医学奠基人之一,广东东莞人。

 

25%E9%99%88%E5%BF%83%E9%99%B6.png

陈心陶(1904.3-1977.10),近代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和寄生虫学的泰斗,医学教育家,中共党员,福建古田人。

 

26%E9%99%88%E8%80%80%E7%9C%9F.png

陈耀真(1899年-1986年),我国现代眼科学奠基人之一,医学教育家,中山眼科中心名誉主任。

 

27%E7%A7%A6%E5%85%89%E7%85%9C.png

秦光煜(1902-1969),我国近代病理学奠基人之一,江苏人。

 

28%E6%9E%97%E6%A0%91%E6%A8%A1.png

林树模(1893—1992),中共党员,我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医学教育家。

 

29%E5%91%A8%E5%AF%BF%E6%81%BA.png

周寿恺(1906-1970),内科学家内分泌专家。

 

30%E9%92%9F%E4%B8%96%E8%97%A9.png

钟世藩(1901.5.2-1987.6.22),著名儿科专家,福建厦门人,1932年用抗肺炎球菌血清平皿鉴定肺炎球菌的实验,为近代琼脂免疫扩散试验的先驱,对肺炎球菌分型鉴定方法作出贡献。

 

    1957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广州医学院改名为中山医学院,1961年被定为卫生部属全国重点高等医科院校。1985年,中山医学院改称中山医科大学。

 

 

第三阶段 新时代的中大医科走向世界医学教育的巅峰阵容(2001-至今)

 

    2001年,原中山大学和中山医科大学强强合并组建新的中山大学。同根同源、休戚与共,在中山大学这所文理医工各具特色融合发展的大学里,医科教育树立起新的里程碑。中山大学医科师资雄厚,汇聚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全校均占据较大比重。临床教学基地稳定、资源丰富、管理健全,是中山大学医科的一大优势,临床医学生与病床数比达1:9.9。十家直属附属医院为临床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保障。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4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学校充分利用综合性研究型大学的优势,加强教学体系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拥有教育部国家级精品课程12门,国家级双语课程3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特色(重点)专业9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

 

    坚持科研与教学并重原则,中山大学医科有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免疫学等6个医学相关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全球前1%;在2012年的医科学科评估高校排名中,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口腔医学、药学、护理学都位列全国前十。

 

    中山大学10家附属医院专科齐全,人才队伍壮大,医疗设备先进,共有52个临床专科入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建设项目,占广东省获评总数近一半,排在全国高校前列,其中附属第一医院28个专科入选该项目,为全国获得这一建设项目数量最多的三甲医院之一。无论综合实力还是创造纪录方面,附属医院均有不俗表现:附属第一医院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世界罕见的胸腹主动脉瘤和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治疗,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多器官移植),国内首例“设计婴儿”的诞生等,为我国医疗界填补了多项空白;中山眼科中心的角膜病与眼表疾病、白内障、青光眼和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激光近视眼矫正手术等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达国际先进水平;肿瘤防治中心综合实力居全国领先水平,其鼻咽癌综合治疗、肺癌、肠癌等多个单病种的研究和治疗均居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