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018年12月8日

2018-12-08

    2018年12月7日至8日,第三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在深圳举行。这是深圳首次举办国际性、高水平的胃肠肿瘤学术会议。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说,“中山七院定位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我们把这次国际会议搬到深圳,就是希望通过高水平的学术会议,打造医疗高地。”

企业微信截图_15442560685680.png

    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获得者马里奥·卡佩奇博士(Mario R. Capecchi,Ph.D)、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结直肠癌首席专家万德森教授、原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詹文华教授、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王深明会长、广东省医师协会吴少林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上海消化外科研究所/瑞金医院院长朱正纲教授、香港医学专科学院院士梁兆基教授、美国罗斯威尔公园综合癌症中心Roderich E. Schwarz教授、斯坦福大学医学院胃肠肝病科主任W.Ray Kim 教授、日本胃癌学会理事长小寺泰弘等来自国内外顶级专家出席会议。中山七院副院长张常华教授主持会议,400多位国内胃肠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大会。

马里奥·卡佩奇博士

詹文华教授

9.png

王深明会长

吴少林常务副会长

何裕隆教授

朱正纲教授

    会议聚焦胃肠肿瘤、加速康复外科理念、转化治疗、免疫治疗、肝病和临床营养等专题,同时安排多学科病例讨论(MDT)和4K腹腔镜、超声胃镜手术视频演示、手术直播等。为大家带来了众多新理念、新科技、新技术、新疗法。

 

看点一:开设多学科联合诊疗讨论专场,推动以学科群为主体的诊疗模式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医疗的学科分类越来越细,给患者带来专业诊疗服务的同时,也出现一些弊端。如不同专科的医生各自为战,往往只熟悉自己的专业领域,对其他领域不甚了解,不利于患者得到综合诊疗。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建立起以病种为单位的“一站式”多学科诊治中心。尤其对肿瘤、肾衰、心衰等复杂疾病的诊疗具有很大的优势,由外科、内科、放疗科、放射科、病理科等科组成多学科团队,制定最佳治疗手段,改善肿瘤患者预后,同时避免了不停转诊、重复检查给患者家庭带来的负担,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大会设置了MDT专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福建省肿瘤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汕头大学附属第一医院6个MDT团队同场竞技,展示了精彩的多学科案例。

 

看点二:4K腹腔镜登上手术台,挑战肉眼可视的极限

 

    腹腔镜相当于开腹手术表面创伤小,不影响术后美观,受到越来越多患者接受。将4K高清医疗影像技术应用于腹腔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科技。4K影像的水平清晰度达830万像素,是原来全高清腹腔镜系统的4倍。

    通过4K信号传输和处理技术,医生在开展腹腔镜手术时能够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细微的血管、细小的神经、筋膜的层次尽收眼底,有助于保护患者的神经在术中不受伤害,减少流血量。加上3D显示技术,术者能够看到三维高清的立体手术视野,进行最精确的空间定位,完成更多更精密的微创手术,患者还能恢复的更快,生活质量更高,减少并发症。

    在内镜/腔镜新技术与手术视频演示环节,4K腹腔镜的显示效果非常清晰,就像一场场手术“大片”。

 

看点三:推动ERAS理念,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外科创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 ERAS的概念针对外科手术追求的“无应激、无疼痛、无风险”的目标,关键技术包括:术前预康复、多模式止痛、早期下床活动等等。

    会议中,中山大学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陈创奇教授指出,ERAS打破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外科治疗学理念和原则,体现了现代医学的诸多人文理念。例如胃肠手术术前不禁食,不行肠道准备,手术前晚正常饮食,可有效维护胃肠道功能;术后当天就要求病人下床活动1小时~2小时,可有利于促进康复、减少并发症;积极应用微创技术,包括各类腔镜和手术机器人的临床应用,可以减少病人创伤和应激。

 

看点四:探讨肿瘤诊疗新进展,延长晚期胃肠癌生存期

    晚期胃肠肿瘤往往缺乏手术根治治疗的指征。今年,美国的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与日本的本庶佑获得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让免疫治疗为更多人了解与接受。

    肿瘤的突变一般能够被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消灭,但是肿瘤细胞亦可表达一些抑制免疫反应的分子来对抗机体对其的免疫监视,一旦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不能正常的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就会发生发展。肿瘤免疫疗法就是通过重新启动并维持肿瘤-免疫循环,恢复机体正常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而转化治疗则是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以做到R0切除,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体生存率,提高生活质量。主要运用于那些失去了手术根治机会的晚期胃肠肿瘤患者。

 

看点五:我国胃癌早期筛查比例低,应推广无痛胃镜和胶囊胃镜

    2014年,我国胃肠癌发病率达75.93/十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前列,呈现患病人数多、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给家庭、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我国新发现胃肠肿瘤当中,晚期比例达85%以上,不仅治疗费用高昂,生存率还很低。

    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和韩国的早诊率非常高,以胃癌为例,日本和韩国的早诊率可达六成,而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兆申教授团队提醒,40岁以上应该常规开展胃癌早筛,“应该推广无痛胃镜和胶囊胃镜,减少胃镜检查的痛苦,提高胃镜检查的接受度。”

 

看点六:胃癌D2根治术同步高清直播,精湛技术震撼全场

    大会现场进行手术直播,由中山七院何裕隆教授团队演示胃癌D2根治术合并第16组淋巴结清除术。患者一般状况良好,检查发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转移可能性大,经新辅助治疗后具备手术指征,何裕隆团队抽丝剥茧,对淋巴结进行了脉络化、立体化清扫,大大降低胃癌转移、复发可能。

    何裕隆教授团队近年来规范推行胃癌D2根治术和淋巴结脉络化清扫,胃癌术后五年生存率高达61.4%,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远高于37%的平均水平。

    “真是一场外科手术的盛宴,太漂亮了!”与会专家纷纷感叹。

    会议还设置了肝病专场、胃肠间质瘤专场,探讨相关领域前沿进展。

参会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