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内分泌科“三名工程”系列报道:内分泌科成功举办2021年骨质疏松症规范化临床管理学习班

2021-07-12

    7月4~5日,我院内分泌科顺利举办“2021年骨质疏松症规范化临床管理”省级继教学习班暨“三名工程”项目学术活动,吸引了省内外众多业内同行参会,线上参会人数最高达2.4万人次。我院内分泌科作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依托科室,通过引进北京协和医院高层次医疗团队在深开展医教研全方位指导,助力我院内分泌学科建设成为广东省一流学科。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此次会议采用了线上会议直播形式,本次学习班邀请了多名省内外知名专家进行线上授课。本次学习班致力于推动骨质疏松症的多学科协作型综合诊疗模式,建立骨质疏松规范诊疗体系。会议主要围绕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相关疾病、钙代谢等内分泌疾病的临床诊治及骨质疏松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等内容展开。

 

    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分享了《高骨折风险骨质疏松患者的治疗选择》。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根本目的是减少骨折,建立骨折风险预测模型,用于人群筛查,锚定骨折高危人群,精准有效防治。中国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评估可在我国现有指南推荐的基础上,引入极高风险分层,强调脆性骨折史,尤其近2年内骨折史对未来骨折风险的预测价值,并针对不同风险给予不同的干预,做好综合管理。

 

 

    我院骨科魏富鑫副主任分享了《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诊治进展》。我国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伴随人口老龄化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已经明显增加,未来将有更庞大的骨质疏松症人群。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严重后果,疾病负担沉重,不同的类型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以得到最大的获益。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闫德文教授分享了《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的新进展》。从骨质疏松发生的生理及病理机制出发,闫德文教授充分透彻地讲解了每种抗骨质疏松药物及促骨形成药物的作用机制。

 

 

    中山一院骨科研究所所长邹学农教授分享了《多中心研究的方案设计》。他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及科研经验,深度讲解了四期临床试验设计及多中心研究方案的设计。

 

 

    我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袁金秋副主任分享了《骨代谢相关大数据分析方法》。他结合了骨质疏松、骨代谢的研究典型案例,讲解了如何进行骨质疏松症相关大数据分析方法,告诉我们如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从而了解我国居民骨骼健康状况。

 

 

    我院内分泌科李芳萍主任分享了《男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男性骨质疏松症是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而大家对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亟待提高。男性骨质疏松骨折引发的死亡率高于女性,提高男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与治疗水平刻不容缓。双膦酸盐、地舒单抗和特立帕肽等药物是男性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药物,疾病的治疗研究亟待深入。

 

 

    我院内分泌科林夏鸿教授就《2020AACE/ACE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解读》做了专题报告;内分泌科云鹏副主任医师、冯英副主任医师、柳丹主治医师、曹阳主治医师也积极参与授课,全面讲解与骨代谢相关的疾病,深入探讨甲状旁腺相关疾病诊治进展、钙代谢诊治思路,讲座内容深入浅出,与会人员受益匪浅。

 

    会后,李芳萍主任对学习班进行了总结。她强调,骨质疏松已经成为我国重大挑战,大家对其认知度低、诊断率低和治疗率低,故号称“静寂的杀手”,已严重威胁广大老年人的健康。七院内分泌科作为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依托科室,与北京协和医院在骨质疏松症领域已达成良好合作,我院已成为“中国健康知识传播激励计划(骨力计划)-中国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管理项目”的分中心之一,该项目力求探索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院内各科室协作、医患互动的脆性骨折高风险患者标准化管理模式,助力骨质疏松症的诊治和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防。我院还与深圳市光明区各大社康中心针对骨质疏松症达成联动转诊方案,将完善对骨质疏松从筛查、识别、确诊、治疗、康复到随访的全程管理,推进该区域内骨质疏松的分级诊疗和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推动我院、深圳市乃至广东省内分泌科骨质疏松症诊疗技术的快速、健康发展。

 

    内分泌骨质疏松症诊疗进展系列学习班已经连续开展三届,这为我国内分泌相关专业的医务人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提高并规范了医务人员对内分泌骨质疏松症的诊疗水平。

 

通讯员:张莉

编辑:温志鑫

初审:李芳萍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游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