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我院儿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著名期刊 Biomaterials Science 联合发表综述

2020-03-31

    血液肿瘤是造血细胞恶性克隆增殖导致的一类疾病。传统诊疗手段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差,临床上疗效欠佳,为提高血液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效率和效果,仍需不断探索新方法。近年来,纳米技术逐渐引入医学领域,在分子检测、疾病诊断和药物递送方面均受到广泛关注。纳米粒子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良好的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多样性和多功能性,其在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表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近日,中山七院儿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在生物材料学领域著名期刊 Biomaterials Science (影响因子:5.251)就纳米递药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发表相关综述:Nanomedicine - a promising therapy for h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陈纯教授(最终通讯作者)和吴钧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儿科硕士生黄丽奋(2018级)和博士后黄骏为共同第一作者,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为第一单位(DOI:10.1039/D0BM00129E)。

 

 

Figure1.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NP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s of tumors.

 

 

Figure2. Various nanoparticle (NP) applications in medical field. 

 

 

Figure3. Advantages of nano drugs compared to traditional drugs

 

    该综述重点详细介绍了不同类型纳米粒子在血液肿瘤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纳米医学用于血液肿瘤诊断和治疗的优势。纳米材料可以分为有机纳米材料、无机纳米材料和杂化纳米材料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纳米粒子具有不同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性,合理设计的纳米粒子可以为血液肿瘤的诊疗提供更多可能。与传统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更好的体内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利用纳米粒子的表面可修饰性实现药物的可控性释放,通过偶联靶向配体和装载治疗分子可以实现药物的高灵敏性和高特异性靶向递送和联合用药。凭借纳米材料的优势,纳米医学为血液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开拓了新思路,有望成为血液肿瘤领域强有力的“新武器”。

 

    科研工作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推动力。目前,中山七院副院长、儿科主任陈纯教授及其团队就纳米技术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应用与吴钧教授展开密切合作,希望在血液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能够取得突破性进展,进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我院自开业以来一直高度重视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坚定不移地以培养“临床与科研技能并重,创新与协作精神兼备”高素质医学人才为宗旨,尤其注重从全方位角度对研究生能力的培养,为医院今后的发展储备人才。

 

通讯员:黄骏

编辑:温志鑫

初审:陈纯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