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海外高层次引进人才,深圳市“孔雀人才“B类。原美国医学科学院(NIH)儿童健康与人类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获得美国纽约大学 (New York University) 理学硕士、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博士学位,并在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完成博士后培训。师从康奈尔大学医学院副院长,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系主任Katherine A. Hajjar教授,及耶鲁大学药学系副主任,血管生理和治疗研究中心主任William Sessa 教授。
先后在《Science》, 《Nature Medicine》, 《Nature Immunolog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Blood》等高影响因子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总引用指数超过1000。曾应邀担任《Frontiers in immunology》,《Frontiers in Oncology》特约责任编辑,及《JCI insight》,《Cancer Immunology Immunotherapy》 ,《Acta biochemica biophysica sincia》, 《Biochemical pharmacology》,《Cancer letter》,《Cancer science》,《Cell physics》,《Jounral of Surgical Oncology》,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等学术杂志审稿人。
教育和工作背景:
1991年9月---1996年6月 江西医学院(现南昌大学医学院) 临床医学 本科
1996年9月---1999年6月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原属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生物化学 硕士
1999年9月---2001年6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病医院 实习研究员,助教
2001年9月---2003年8月 美国纽约大学 分子生物学 理学硕士(第二硕士)
2003年9月---2011年5月 美国康奈尔大学 生物化学及细胞分子生物学 博士
2011年6月--2011年11月 美国康奈尔大学 博士后(短期)
2012年1月---2015年9月 美国耶鲁大学 博士后
2015年9月---2018年2月 美国NIH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韦恩大学医学院
2018年3月----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深圳) 科研中心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目前拥有助理研究员1名、博士后1名、研究实习员1名,博士生1名,硕士生3名。课题组长期招聘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博后,欢迎海内外有识之士加盟!
课题组主要从事B细胞分化调控及其在肿瘤免疫、心血管、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医学研究中心的丰富临床资源为依托,在中山大学的强大科研平台支持下,致力于B细胞的成熟与亚型分化的调控,及B细胞免疫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免疫及肿瘤干细胞发育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本研究团队与国内外多所知名院校和科研机构如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康奈尔大学、美国医学科学院(NIH),东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广泛和深入的合作,共同推进课题进展。
研究方向:
(1)B细胞发育、成熟与分化的分子调控的新机制;
(2)B细胞功能异常在心血管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3)肿瘤免疫和靶向治疗。
获得基金:
(1)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面上项目
(2)2019年深圳科创委基金 面上项目
代表性论文:
(1) Huang B, Faucette AN, Pawlitz MD, Pei B, Goyert JW, Zhou JZ, El-Hage NG, Deng J, Lin J, Yao F, Dewar RS, Jassal JS, Sandberg ML, Dai J, Cols M, Shen C, Polin LA, Nichols RA, Jones TB, Bluth MH, Puder KS, Gonik B, Nayak NR, Puscheck E, Wei WZ, Cerutti A, Colonna M, Chen K. (2017) Interleukin-33-induced expression of PIBF1 by decidual B cells protects against preterm labor. Nature Medicine 23(1):128-135 (IF=32.623)
(2) Shan M, Gentile M, Yeiser JR, Walland AC, Bornstein VU, Chen K, He B, Cassis L, Bigas A, Cols M, Comerma L, Huang B, Blander JM, Xiong H, Mayer L, Berin C, Augenlicht LH, Velcich A, Cerutti A. (2013) Mucus enhances gut homeostasis and oral tolerance by delivering immunoregulatory signals. Science 342(6157):447-53. (IF=41.037)
(3) Hong P, Chen K, Huang B, Liu M, Cui M, Rozenberg I, Chaqour B, Pan X, Barton ER, Jiang X, Siddiqui MAQ (2012). HEXIM1 regulates mouse skeletal muscle regeneration by controlling post-injury expansion of satellite cells.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122(11): 3873-87. (IF=16.6)
(4) Huang B, Deora A, He KL, Chen K, Sui G, Jacovina A, Almeida D, Hong P, Burgman P, Hajjar KA (2011).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drives annexin A2 system mediated perivascular fibrin clearance in 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 Blood 118(10): 2918-29. (IF=16.5)
(5) Chen K, Xu W, Wilson M, He B, Miller NW, Bengten E, Edholm E-S, Santini PA, Rath P, Chiu A, Cattalini M, Litzman J, Bussel J, Huang B, Meini A, Riesbeck K, Cunningham-Rundles C, Plebani A, Cerutti A (2009). Immunoglobulin D enhances immune surveillance by activating antimicrobial, pro-inflammatory and B-cell stimulating programs in basophils. Nature Immunology 10:889-898. (IF=23.5)
(6) Cesarman-Maus G, Ríos-Luna NP, Deora AB, Huang B, Villa R, Cravioto Mdel C, Alarcón-Segovia D, Sánchez-Guerrero J, Hajjar KA. (2006). Autoantibodies against the fibrinolytic receptor, annexin 2, in 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 Blood 107 (11): 4375-4382. (IF=16.5)
个人邮箱:
huangbh7@mail.sys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