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细化分工 精准救援 ——中山七院承办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第三届学术年会

2019-07-24

    国家医学救援的发展水平,是灾害事件发生后,衡量国家对人民生命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标准,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7月21日,中国医学救援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学术年会暨《重症医学在灾害救援中的作用研究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开幕,会议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承办。

    20日晚,分会第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顺利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13个三级专业委员会推荐的279名委员名单,初步确定了2020年第四届年会在澳门举办。

 

1.png

 

    21日,来自全国24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地区代表近200名代表参加了开幕式。按照“细化分工,精准救援”的理念,本届年会聚焦“重症患者现场救援”,从“空中救援”、“重症救援技术”以及“重症信息与科研”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了重症救援医学在具体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2.jpg

 

    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首席科学家李宗浩教授致辞时指出,国家和政府对于医学救援行业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医学救援事业当前已进入迅速发展的快车道,重症医学在院前急救、空中救援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他勉励与会代表勇于探索和实践,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重症救援之路。

 

3.jpg

李宗浩会长致辞

 

    重症医学分会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出席开幕式,他从组织架构完善、学术活动建设、学术平台搭建及政府工作承接4个方面对近一年的工作进行了系统回顾,同时他强调,作为医务人员,大家责无旁贷要当好政府助手,推动医学救援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切实做好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者。

 

4.jpg

何裕隆教授致辞

 

    传统意义上的ICU处于封闭、独立的空间,给人以神秘和陌生感。分会常务副会长,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罗亮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了“没有围墙的ICU”理念,他指出,ICU医生在脏器支撑、管理、协调上有独特优势,在院内ICU医生可以参与到其他科室重症患者管理中,这样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质量;而在院外,特别是医学救援中,要积极进行“移动ICU”及“空中ICU”建设,做好“ICU前移”,确保重症患者救援的效率和质量。

 

5.jpg

罗亮教授《没有围墙的ICU》

 

    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结合自身医院实践经验,对国内外重症医学救援新技术、新方法进行了精彩分享。

 

6.jpg

陈尔真教授《空中救援人员培训与管理》

 

7.jpg

邢锐教授《如何在重症救援现场做好多学科协作》

 

8.jpg

李颖川教授《如何发挥ICU医生在空中救援的作用》

 

9.jpg

李永胜教授《重症早期康复如何做》

 

10.jpg

蓝海兵教授《重症医学信息系统如何为临床科研服务》

 

11.jpg

毛燕飞教授《在ICU中如何做临床科研》

 

12.jpg

宫晔教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流程化管理》

 

13.jpg

陈仲清教授《脓毒血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识别与对策》

 

14.jpg

郑智华教授《体外多器官支持治疗与危重病救治》

 

15.jpg

陈铭铭教授《重症超声在救援现场如何快速识别危重患者》

 

16.jpg

胡炜教授《重症创伤与ECMO》

 

17.jpg

张俊丽教授《重症多发伤患者的现场护理》

 

18.jpg

景峰教授《空中救援:护士的角色与定位》

 

19.jpg

张旃教授《重症救援现场如何防治ARDS》

 

20.jpg

杨震教授《病原微生物高通量检测》

 

21.jpg

罗益锋教授《SSC指南有关抗菌药物优化治疗解读》

 

initpintu_副本.png

主持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