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要“医病”更要“医心” ——落实人文医院建设,中山七院300余名医务人员共上一堂医学人文思政课

2020-11-27

    11月26日下午,党委办公室、教育处、医学人文教研室联合举办专题思政讲座,由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院长王岳教授作“如何做一名有温度的医务工作者”专题授课,我院各临床、医技科室、行政部门及研究生、实习生等近300余人参会。

 

讲座现场

 

    王岳教授以当前严峻的医患关系为切入点,阐述了患者权利意识苏醒的过程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王岳教授引用希波克拉底、威廉·奥斯勒等人的名句,结合丰富生动的案例指出医务人员应该将“病人至上”作为行为准则,把帮助病人当作行医的目的,以“病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医生在用技术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也需要用有温度的内心,去治愈患者受伤的心灵。如果将病人和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做一个比喻的话,那病人就是老师,医务人员就是学生。病人用鲜血乃至生命培养出每一个医务人员,增长医务人员的见识水平,提高医务人员的技能水平,每名医务人员都应当对他们的病人说声谢谢。作为医务人员,对待所有病人要给予一视同仁的关爱,要时刻沉浸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有温度的医务人员。

 

王岳教授授课

 

    王岳教授同时呼吁医务人员关注自己的健康,只有保证医务人员自身的健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一个病人绝不会相信对自己生活没有激情的医生。”王岳教授结合自身的体验,提出关爱自己可以从改变工作环境与氛围开始,医务人员可以创造一个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提高工作幸福感。

 

    王岳教授旁征博引,用诙谐幽默的语言,穿插通俗易懂的生动案例,深入浅出地给全体参会人员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很多观点另人深受启发。如:

 

    “没有病情突然变化,只有突然发现病情变化。”

 

    “没有听不懂的患者,只有说不清的医生。”

 

    “将看病作为一种power而不是right。”

 

    王教授希望医务人员能够尝试从细节开始改变,比如对每一位患者说谢谢,病人结束看诊后医务人员可以从椅子上站起身并将病人送到门口等,这些行为都有助于赢得病人的信任与感激,有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交流环节学员提问

 

    王岳教授的讲座引起学员的讨论与反思。有学员说道,要想让医学人文理念落地生根,不仅需要医务人员的努力,也需要让医院管理者、政策制定者等认识到医学人文的重要性,制定相关机制,保证医学人文植入到每一个医务人员心中。每一位医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如果有建设性的意见都可以向上级反馈,促进建立保证医学人文发展的长效机制。

 

    涓涓细流能汇成大海,点点星光可点亮银河。中山七院以“建设医德医风最好的医院”为建院目标之一,这需要全体医务人员身体力行,将医学人文关怀贯穿医疗全过程。好的医疗,一半是技术,一半是人文。医生不能生、硬、冷,而应该富有爱心、细心、耐心、同理心和责任心。一句关心的话,一个安慰的动作,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希望全体医务人员能够从细微之处做起,服务好每一位患者,做一名有温度的医务人员,为建设人文医院,提高患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贡献力量。

 

通讯员:方婵

编辑:黄宗远

初审:施祥、周殷华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