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新生儿科联合产科、手术麻醉中心进行新生儿复苏培训

2020-07-30

新生儿窒息是指由于产前、产时或产后的各种病因使新生儿出生后不能建立正常呼吸,引起缺氧并导致全身多脏器损害,是围产期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有两百多万新生儿死亡,其中由于窒息和外伤导致新生儿脑病所致人数22万。窒息新生儿需要复苏技术的帮助,才能顺利完成出生后呼吸这一重要动作,正确并及时地对新生儿进行复苏,是减少神经系统并发症、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关键技术。

 

    为降低新生儿出生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美国儿科学会在1987年启动新生儿复苏项目,编写《新生儿复苏指南》,至2016年已发布第7版。我国也积极开展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举办复苏培训班。经过10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3.83%下降至2014年的1.79%,因出生窒息死于分娩现场的发生率从2003年的3.08‱下降至2014年的1.64‱。

 

    为提高临床医务人员新生儿复苏技术质量,加强新生儿复苏团队合作,更好地帮助新生儿出生后建立生命的第一口呼吸,7月21日,我院新生儿科联合产科、手术麻醉中心进行了2020年上半年围产期存在缺氧高危因素病例总结及新生儿复苏技术培训。

 

培训现场

 

    首先,由新生儿科和产科医生总结近半年来存在缺氧高危因素的病例情况,包括母亲围产期病史及产科干预措施,新生儿出生史、诊断、治疗及转归,分析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方案。

 

新生儿科和产科医生总结围产期存在缺氧高危因素病例情况

 

    接着,新生儿科李嘉鸿医生进行新生儿复苏流程讲解。新生儿复苏技术强调生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对评估结果不理想的新生儿立即开始复苏,并且在复苏过程中不断进行评估、决策、执行,使复苏规范化、程序化,使这部分新生儿顺利完成出生后的呼吸过渡,从而有效减少窒息、尤其是重度窒息的发生。

 

image003.png

新生儿科医生讲解新生儿复苏流程

 

    理论培训之后,新生儿科、产科、手术麻醉中心的医生、助产士和护士通过场景模拟进行多科联合演练。培训现场模拟一真实病例场景:手术室分娩的羊水重度粪染的新生儿,出生后反应差、无活力。紧张的复苏过程拉开序幕,插管、吸引、擦干、刺激、正压通气、胸外按压、药物准备……虽然是在进行实操演练,但在参与演练的医护人员们仍表现出专业的素养,全身心投入其中。

 

image004.png

新生儿复苏场景模拟演练

 

    演练过后,现场各位专家进行点评。大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教授指出,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剖宫产、助产技术指征,定期培训新生儿复苏技术,尤其在物品准备、早产儿复苏等环节中加强训练,增强相关科室相互配合能力,促进团队合作,可减少复苏过程中的慌乱,提高复苏质量。

 

image005.png

专家点评环节

    新生儿科房晓祎主任提出,建立复苏物品清单可有助于减少因物品不全导致复苏过程不顺畅,在分娩区域张贴复苏流程图可有助于团队合作。她详细指出了在新生儿复苏模拟场景中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专家点评环节

 

    妇产科李田主任强调了在产房、手术室等分娩区域要保证复苏物品齐全,保证其在可使用状态,加强产科、新生儿科、手术麻醉中心医护沟通配合,强化新生儿复苏流程培训。

 

    手术麻醉中心郑磊主治医师针对复苏过程中的多个科室配合方面提出指导意见,建议加强科室间的合作,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方式,例如进行新生儿复苏技能大赛,以比赛促进工作改进。

 

image006.jpg

专家点评环节

 

    经过本次多科联合进行新生儿复苏技术理论及实操培训,促进了新生儿科与产科、手术麻醉中心的团队合作,对提高我院新生儿复苏质量、为围产儿提供高质量医疗保障有重要推动作用,更好地帮助新生儿在出生后建立第一口呼吸。

 

通讯员:张霭润

编辑:温志鑫

初审:庄思齐、房晓祎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