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我院科研团队最新研究发现:“新冠”病毒的强传染力源自其结构突变

2020-02-20

    中山七院科研中心致力为精准抗击“新冠”疫情贡献力量,目前已有多个科研团队对2019-nCov(COVID-19)进行病理基础、诊断试剂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的研究。

 

    我院科研团队发表最新研究论文,通过结构分析表明2019-nCov(COVID-19)比SARS-CoV具更强的传染性。研究还提示包括蝙蝠、鸟类、蛇、蛙和鱼类等在内的所有脊索动物都可能作为2019-nCov(COVID-19)的宿主和感染源;同时,除了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也可能成为2019-nCov(COVID-19)的传播途径。


    该研究由我院精准医学研究中心陈韵副研究员、潘逸航副院长研究团队与赵志壮研究员科研团队合作开展,科研论文“Structure analysis of the receptor binding of 2019-nCov”于2020年2月20日在生命科学领域经典期刊《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发表。

企业微信截图_20200220105128.png

图注1:文章在《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发表

 

    2019-nCov(COVID-19)与多年前流行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SARS-CoV)和中东呼吸综合症冠状病毒(MERS-CoV)同属冠状病毒。与SARS-CoV和MERS-CoV类似,2019-nCov(COVID-19)感染宿主细胞的重要途径是包膜棘突蛋白Spike与宿主受体蛋白的结合。

   研究团队通过序列对比,发现2019-nCov(COVID-19)的Spike蛋白与SARS-CoV的同源性高达74%-83%,提示2019-nCov(COVID-19)的感染受体与SARS-CoV相同,为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

   文章通过分子模拟对接发现2019-nCov(COVID-19)的Spike与ACE2的结合力显著强于SARS-CoV,从结构上表明2019-nCov(COVID-19)具更强的传染性。文章还发现,包括人、蝙蝠、鸟类、蛇、蛙和鱼类等多种动物中均有表达病毒受体ACE2,且序列同源性高,表明包括冷血动物在内的所有脊索动物都可能作为2019-nCov(COVID-19)的宿主和感染源。在疫情预防和传播途径方面,文章通过分析发现ACE2在人体内的呼吸系统表达低, 反而在肠道细胞和肾脏表达很高,提示2019-nCov(COVID-19)的传播途径不应仅限于呼吸系统,通过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的传播方式同样值得警惕。

图注2:2019-nCov(COVID-19)Spike蛋白的同源模型建立和受体对接模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精准医学中心由潘逸航副院长牵头,致力于肿瘤、神经类疾病和传染病等多种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临床大数据分析,检测试剂及靶向药物开发等,实现疾病精准诊疗。中心下设一个医学大数据中心、两个诺奖科学家实验室(已落地),并且从全球引进多个高水平专职科研人员组成的课题组。

图注3:科研中心合影

 

通讯员:陈韵、潘逸航

初审:潘逸航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