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为保证学生“停课不停学”,我院外科教研室运用“5G云课堂”线上教学模式。3月24日下午,超声科徐作峰主任为我院学生远程授课,系统地讲授了《常见腹部急诊超声检查》课程,并演示拥有“超声远程达芬奇”之称的“5G远程超声”。汤地和朱云晓主任主持此次云课堂。
“5G云课堂”授课现场
徐作峰主任指出,急诊患者病情急,往往伴随身体的疼痛,医务人员需分秒必争。超声检查具有快速、实时、动态的特点,作为腹部疾病常用的检查方法,在腹部急诊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超声造影的应用也让超声检查如虎添翼。在常规诊疗工作中,超声应该作为临床医生的“第三只眼睛”被医疗工作者广泛使用。
在对腹部急诊患者的诊断中,第一,胸水、腹水可以通过超声探查到,表现为胸腔及腹腔内无回声的液性暗区,同时也需要与手术后扩张的胃底、肠梗阻时扩张的肠管、充盈的膀胱等进行鉴别。第二,当临床怀疑有肝脏、脾脏等脏器的活动性出血时,超声下表现为高回声,也可通过静脉团注超声造影剂以明确出血部位。第三,输尿管结石往往表现为肾绞痛,超声下可以看到输尿管内强回声团的直接征象,当痛侧输尿管扩张、肾盂积液等间接征象出现时也对其提示。徐作峰主任特别指出,由于泌尿系的检查在膀胱充盈时显示最佳,因此,当患者需要行泌尿系超声及尿检时,医生应嘱患者先憋尿做超声,再排尿做尿检,不仅减轻病人等待的痛苦,也为临床诊疗节约时间。第四,当临床怀疑阑尾炎时,可通过超声检查辅助诊断,超声下发炎的阑尾表现为肿大的盲管状结构,或是探测到肿大的淋巴结、回声增高的系膜、局限性积液、强回声粪石等间接征象。
常见腹部急诊超声图像
徐作峰主任指出,超声值班医生往往因为需要出诊多科而分身乏术,因此在超声设备允许的条件下,临床医生掌握基本的急诊超声检查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超声医生当值时不免碰到疑难病例需上级医生会诊,而先进科技“5G远程超声”的出现为医务工作者带来福音。
“5G远程超声”机器
徐作峰主任还为学生们展示了被称为超声中的“远程达芬奇”——“5G远程超声”在腹部脏器及甲状腺中的应用。在此次疫情期间的超声检查中,“5G远程超声”显示出了它的优势,其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医务工作者与患者的接触,并减少医疗资源不必要的消耗,在雷神山医院等新冠肺炎收治医院发光发热。
远程超声演示现场
在远程医疗中心现场,徐作峰主任手持远程超声探头在感应面板上进行操作;与此同时,在距离现场数百米的远程超声终端检查室,护士协作受检者在检查床上取仰卧位,并在调节设备后开始演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徐作峰主任手中虚拟探头轻轻摆动,远程终端机械臂“手”里真实的超声探头灵活联动,在受检者腹部游走。首先在剑突下依次灵活扫查肝左叶、胰腺,并显示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然后在右肋间、肋下对肝右叶进行扫查,接着向下扫查右肾,最后扫查脾脏与左肾。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扫查在受检者左肾实质内发现一颗很小的肾结石,足以显示该远程超声的“无微不至”。腹部检查结束后,徐作峰主任更换浅表探头检查受检者甲状腺,依次扫查甲状腺峡部及双侧叶,并可以清晰显示颈部血管、食管、气管等结构。在“5G云课堂”中,同学们清晰地看到远程机器上实时显示的动态超声图像,整个过程行云流水,身临其境。
云课堂中远程超声演示界面
“5G远程超声”扫查图像
课堂最后,徐作峰主任指出,不仅超声远程诊断现已应用于临床,而且超声引导的远程介入操作也已得到了实现,正在进一步的完善和推广。朱云晓主任也向我们透露,可以通过在远程超声机器上设置智能扫查程序,实现部分器官的“一键式扫查”,并且在结合人工智能诊断后,可依靠大数据对扫查图像进行智能辅助诊断。
疫情期间的隔离,对于不能返校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困难,对于“不进则退”的医学生来说更是一场挑战。我院开展的“5G云课堂”教学,其教学方式新颖、画面流畅、显示清晰,让医学生们足不出户便能学习,享受在线课堂的视听盛宴,还具有回放功能,不用担心错过直播,也便于复习。
通讯员:何丹妮
编辑:温志鑫
初审:徐作峰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