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外科师生党支部在医院党委的领导下,勇于担当、积极探索,不断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建与业务工作“双融双促”,在医教研管文各方面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胸外科师生党支部所辖科室包括胸外科和器官移植科,现有正式党员9名,发展对象1名,入党积极分子4名。
党建引领促发展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加强政治建设,支部定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并督促党员利用好“学习强国”进行学习。支委刘琼珊同志获医院“学习强国”学习之星称号。
主题教育党课
支部申报的党建课题“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党员学习党的知识的影响研究”获得广东省医院协会医院党建与文化管理专委会学术年会征文优秀论文三等奖。
2023年,支部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深入学习领悟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个人自学、组织生活、党课辅导、“学习强国”和党日活动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专题学习。从五个方面检视问题,进行落实整改,深入推进主题教育、提高党员综合能力、发挥调查研究作用。
“双融双促”显成效
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在学科建设中的带头作用。支部党员均为科室的业务骨干,胸外科四级手术率占比、微创手术率占比和CMI值均位于医院前列。党员在各学术团体担任学术任职,例如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心肺移植委员、广东省肿瘤康复学会肺癌康复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医院“创三甲”工作期间,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全体党员冲锋在前,起到了先锋模范作用。支部全体同志参与发热门诊、入境隔离病区、境内留观病区、大规模核酸筛查、疫苗接种等各种抗疫任务。2023年初胸外科收治了大量新冠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100%,做到了患者零死亡。支部及科室人员获得了多个荣誉奖项和称号,包括“光明区优秀医师”“光明区抗疫先进护士”“中山七院优秀护理管理者”“抗疫先进个人”和“抗疫先进护士”等。
支部积极配合医院的器官移植工作。器官移植捐献办公室成功完成多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支委刘琼珊护长多次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本科生进行“器官捐献”知识宣讲。肺移植资质申报工作通过广东省评审。支部连续两年开展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最佳党日活动,举办“器官捐献、党员先行”志愿登记主题活动,推广器官捐献理念,用实际行动奉献大爱。
中国器官捐献主题活动日
组织活动为群众
支部强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师德师风建设,培养职工和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理想,传承中山医的大医精神。
支部作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慢阻肺规范化管理项目活动(红围巾项目活动)单位,常态化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胸外科手术患者的“围术期症状管理”健康教育已建立长效机制,每季度组织一次健康教育活动,为患者排忧解惑。同时,多次联合街道和医院各支部到社区开展科普宣讲和义诊活动,为老百姓带去健康知识。
支部凝心聚力,开展调查研究,召开群众座谈会,认真听取员工关于医教研管和日常生活的意见和建议。积极组织各项活动,团结党内外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包括三八妇女节关心关爱女职工活动、医师节、护士节人文关怀活动,光明绿道健身运动,参观孙中山故居、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等现场教学活动。
党日活动
支部积极组织支部党员与积极分子参加各项技能比赛,在第五届临床营养科普大赛全国总决赛中,积极分子赵思源获科普先锋;在深圳市护士协会加速康复分会组织的“加速康复临床护理科普演讲竞赛”中,组织委员赵勃和积极分子孙慧容获一等奖;在中山大学第二届民族知识竞赛中,唐君同志获个人奖;在中山七院“2023年术科青年医师外科基础技能大赛”中,党员严冬青获得主治医师组第一名,积极分子张奇伟获得住院医师组第一名。
展望未来,胸外科师生党支部将继续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服务大局为导向,以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为核心,大力推进科学管理和服务创新。推进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不断探索和深化党建与业务工作的融合路径,把开展公益活动和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结合起来,用业务发展水平检验党建工作成果,为医院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END
文 | 赵勃、李昀
编辑 |郑天心
初审 | 李昀
审核 | 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 | 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