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7日上午,哈尔滨医科大学杨宝峰院士一行应邀来访我院,与我院及中山大学医学院进行交流。中山七院院长、中山大学医学院党委书记何裕隆教授,中山大学医学院郭德银院长、陈元副院长,中山七院潘逸航副院长、陈起坤党委副书记、郑智华副院长、陈纯副院长,药学部周本杰主任等参加座谈会。与会方就推动医学研究,加强成果转化等事宜进行了交流。
何裕隆院长对杨宝峰院士一行的到来表示衷心感谢及热烈欢迎。何院长说,中山七院虽然开业不久,但是发展飞速,定位明确,是深圳市政府“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区”和中山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结晶,也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医院秉承科研服务于临床的理念,高度重视科研工作,已经打造了一支由来自海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专职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强调基础研究只有向临床应用迈进才能发挥其真正价值,同时医院计划二期工程建设6万平方米的科研大楼与动物实验中心。
中山大学医学院郭德银院长表示,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建设以医、工为主,强调“基础临床结合,学院医院对接”,旨在建立复合发展框架,力争站在学术界前沿。郭院长还表示,作为深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个“永久牌”的中大附属教学医院,中山七院和中大深圳校区的落地必定对深圳市医科教育、医学水平的发展起到深远影响。
潘逸航副院长向杨院士简要介绍了医院情况。作为中大在深圳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中山七院规划开业3年评三甲、二期工程交付5年内进入全国百强医院,担负着“打造符合粤港澳大湾区要求、不愧于伟大时代的医疗航母”的重要使命,任重道远,医院重视临床为导向的医学相关研究,这将极大地促进医学科研成果的运用,推动医疗新技术和新知识的普及,使得医学科研成果落实到疾病诊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上,整体提升疾病诊疗和预防水平,为“健康中国”和“健康深圳”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杨宝峰院士表示,自己这些年虽然担任行政职务,但从未离开过实验室,一直致力于医学创新与药物转化研究。杨院士团队有着丰富的转化经验及各类成果,每年发表论文百余篇,转化成果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杨院士认为,高水平的学术论文作为创新载体,一定要从实验室走出来,向临床转化,解决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实际需求,才能真正做到服务于国家、社会、人民。深圳作为国家第一批生物产业基地,已形成完整的空间链、产业链和创新链,取得了大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希望中山七院可以借助地处深圳光明科学城这一发展优势,真正做到科研为临床服务,基础向临床转化,取得有价值的生物医药产业化成果。
杨宝峰院士说道,与传统医院相比,中山七院有着远大的建院目标与飞快的发展速度,规划6万平方米的二期科研大楼显示了领导层重视科研的远见与魄力。杨院士真诚地希望中山七院能够借助地处“双区”建设前沿、背靠中山大学的优势,组建优秀的研究团队,借助丰富的临床和信息资源,以临床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持,医、工结合,树立远大目标,实施有力手段,成为一块发展临床科研的“乐土”,产生利国利民的“大成果”。
参会领导与杨院士座谈会后合影
杨宝峰院士曾任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是国际著名的药理学家。兼任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中国心血管药理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等。从事抗心律失常药物研究30余年,取得巨大成就。曾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首届“十佳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黑龙江省最高科学技术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5项等。
通讯员:魏雅臻
编辑:温志鑫
初审:徐云升、潘逸航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