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搭建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提高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推动儿科医疗技术的发展,9月11日~12日,由中山七院主办,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血液血管分会、香港中文大学-中山七院儿科“三名工程”项目李志光教授儿童血液肿瘤团队协办的“第二届粤港澳儿童血液肿瘤基础与临床论坛暨血小板与血栓止血论坛”在我院举办。
何裕隆院长致辞
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为大会致开幕辞。他指出,我院拥有临床科研实力雄厚的科研中心团队和临床能力卓越的儿童血液肿瘤团队,通过临床和科研的碰撞,血液与其他专业领域的交流,一定能找到新的合作契机和切入方向。同时,随着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正式启用,“校-院”合作交流也一定会更加紧密,希望通过本次学术论坛和医患交流会,推动儿童血液系统疾病研究的深入,进一步提升我院在粤港澳大湾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共同为儿童血液病患者的健康成长而努力。
潘逸航副院长致辞
中山七院潘逸航副院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山七院一直很重视科研工作,也为吸纳国内外更多优秀的科研人才而提供了优秀且开放的平台。他希望通过这次学术交流,可以开拓年轻研究者的学术视野,推广适合临床和转化的科研成果,激起多学科协作互补的研究热情。
专家风采
学术交流环节中,中山大学眼科中心潘景轩教授分析了靶向EZH2减少肿瘤肝转移的机制,中山七院科研中心常务副主任朱澂明教授阐述了肿瘤的免疫治疗,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董俊超教授分享了肿瘤干细胞与儿童血液系统肿瘤,中山七院科研中心杨默教授分享了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故事。
专家风采
深圳市儿童医院党委书记文飞球教授从全新的角度分享了儿童ALL治疗进展,南方春富血液病研究院李春富教授介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李志光教授通过远程会议,阐述了培门冬的应用及其并发症的管理,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汉裕博士介绍了间充质干细胞和免疫相关性。
专家风采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张擎副教授阐述了vWF的A2结构域的功能及其对凝血和止血的分子调控机制,中山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吴钧教授介绍了纳米材料与儿童血液肿瘤,中山七院科研中心邓宇斌教授介绍了纳米基因载体递送HIF-1α促脑卒中血管新生的研究,中山大学医学院张旭东副教授分享了PD-L1血小板用于新发1型糖尿病。
专家风采
中山七院副院长、儿科主任陈纯教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溶血危象的识别与处理,中山七院大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主任医师阐述了新生儿肺损伤与肺保护的理念及临床实践,儿科薛红漫副主任分享了血友病知识概述,新生儿科房晓祎主任介绍了新生儿脓毒性休克早期识别与急救。
专家风采
中山七院詹晓勇副研究员介绍了COVID-19的进化及血液病研究,肖云军副研究员阐述了SAH在动脉粥样硬化机制中的作用,易陈菊副研究员介绍了血脑屏障对AD发病的影响,范恒新博士后分享了结构生物学在新型抗血栓药物研发的应用前景。
专家风采
中山七院检验科孙宏华副主任技师分享了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科研中心李亮博士后分享了C-mpl和TPO在神经保护中的作用,儿科黄俊彬主治医师介绍了人纤维蛋白原在儿童血液疾病中的应用。
大会合影
学术会议现场讨论热烈,学术氛围浓厚,汇聚了基础科研、血液临床、生物医学、生命科学等多学科领域的专家授课与交流,吸引了粤港澳大湾区、省内外多家兄弟医院的同道们积极参与。虽然血液系统疾病种类繁多,致病机制复杂,但临床工作者和科研学者们通力合作,对各种儿童血液肿瘤疾病的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通过多学科的合作和碰撞,可以产生新的火花,产出更多可以转为临床治疗策略和药物的科研过程,守卫儿童血液肿瘤患儿的健康。
通讯员:林超
编辑:温志鑫
初审:陈纯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