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国家级继教项目《心肺脑复苏新理论新技术研修班》在中山七院成功举办

2021-12-24
    近日,由中山七院主办,心肺复苏研究所、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承办的《心肺脑复苏新理论新技术研修班》顺利举行。本次培训联合了中山一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深圳市急救中心的资深导师执教,授课内容包括理论授课、BLS及ACLS课程与考核,为学员们提供了高水平的学习体验。

    

    12月10日全天为理论授课。上午,中山七院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廖晓星教授讲授了有关心肺复苏方向近20年的研究发展和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更新的要点,并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与重点。广东省人民医院李欣副院长结合实际案例与数据讲解了心肺脑复苏临床研究新理论的进展。中山一院胡春林教授介绍了动物模型及脑损伤标志物在心肺脑复苏基础研究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龚平教授讲解了亚低温在脑复苏治疗中应用的最新评价,指出亚低温对于脑保护有着积极作用。此外,中山一院于2009年3月6日成立了华南地区首家美国心脏协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中山一院黄燕梅护士长为我们介绍了培训中心成立以来的发展与运作,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了思考与展望。

 

01.jpg

02.jpg

03.jpg

04.jpg

部分授课专家风采

 

    当天下午,中山七院心血管中心唐跃主任作了关于胸痛中心建设进展的报告,对胸痛中心建设国内外现状、医院胸痛中心建设概况、急诊胸痛诊疗新技术与新理论、心肺脑复苏与高级生命支持这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介绍。而在卒中中心建设进展方面,神经医学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周列民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卒中中心建设现状、建立卒中中心的必要条件等,并着重讲解了卒中中心急救体系建设对于卒中患者的重要性。对于心跳骤停的患者,时间就是生命,抢救团队及时高效的抢救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预后质量,黄少敏护士长为我们讲授了在抢救中如何进行高效的团队合作及有效的交流,并介绍了不同抢救人员配置时的站位与分工。

 

    12月11日-12日为基础生命支持(BLS)、高级生命支持(ACLS)课程的学习与考核,中山七院廖晓星教授、黄少敏护士长、中山一院胡春林教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王西富副主任医师、深圳市急救中心王雪梅主任医师、吴荣主任护师和郑永辉主治医师为学员们进行了培训指导。课程通过观看AHA课程视频+导师现场指导的教学形式,为学员们传授了BLS和ACLS的相关急救知识与技能。在BLS课程中,导师们对心跳骤停患者的识别和抢救流程、高质量CPR的操作要点、儿童和婴儿的基础生命支持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的运用、气管插管操作流程等都做了详细的讲解与准确的操作示范。在ACLS课程中,学员们在观看培训视频、理论授课后,在高端模拟人上进行了不同病例的模拟抢救,导师们在该环节可及时发现学员的不足之处,并及时指导,为学员们提出正确的抢救思维。最终,在BLS及ACLS课程中,所有学员均通过理论与操作考核。

 

05.jpg

07.jpg

06.jpg

08.jpg

BLS、ACLS授课现场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死于心脏骤停的人数是1700万人,每90秒就会有1人因心脏骤停来不及救治而死亡。及时的识别与高质量的抢救有利于挽救更多突发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命。本次培训班通过对BLS及ACLS系统完整的培训,有助于提高学员对心跳骤停患者的抢救质量。今后,中山七院心肺复苏研究所及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将继续不断推广与发展相关培训,为“健康中国”作出贡献。
 
 

集体合影

 

 

 

文|张力

编辑|臧卢璐

初审|廖晓星、罗亮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游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