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我院胸外科与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学术交流

2022-10-14
    近日,我院胸外科在张军航主任的主持下,通过线上视频会议的形式,与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Masaaki Sato 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胸外科田东教授、以及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医学院Eric Zhang等就“虚拟辅助导航技术在深部肺结节精准定位中的应用”议题进行学术交流。

02.png

 

01.png

03.jpg

 

会议现场

 

    Massaki Sato教授在虚拟辅助肺成像(Virtual-assistedLung Mapping, VAL-MAP)和肺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方面的研究具有较深的造诣。会议伊始,Massaki Sato教授首先介绍了他近年来在Original VAL-MAP方面所做的一系列工作,随后重点讲述了其最新的VAL-MAP2.0创新理念与关键技术。该方法首先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肺部CT虚拟3D成像,标记肺结节位置和周边支气管等解剖学标志,规划拟手术切除的范围,并在肺表面和深部作虚拟标记。然后应用支气管镜虚拟导航技术,将染料在肺表面做浅部标记点,将微弹簧圈放置在肺结节邻近的支气管内做深部标记点。在手术中,通过荧光胸腔镜及DSA实时引导,精准确定结节位置,在最大程度保证安全切除范围及及保留肺功能的前提下,精准切除深部肺结节。针对以上新技术和相关热点问题,与会各方进行了热烈和充分的交流与讨论。

 

企业微信截图_16657379982735.png

VAL-MAP2.0示意图(蓝点:染料标记;箭头:微弹簧圈)

 

    目前针对术前肺结节定位的方法有多种,如CT引导下的染料标记、凝胶标记、Hook-wire定位等,还有体表标志定位法、气管镜电磁导航、Lungpro虚拟导航等技术。然而,对于位置处于肺野中内2/3、靠近肺门的“深部肺结节”,如何保证其精准定位并确定安全手术范围,一直以来是胸外科领域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日本东京大学附属医院胸外科Masaaki Sato 教授最新的VAL-MAP2.0技术,在上述技术的基础上,创新性的应用肺部CT虚拟3D重建和支气管镜导航技术,采用染料、ICG和微弹簧圈等对深部肺结节进行多点“立体”定位,既保证了手术切除的安全范围,又最大程度的保留了患者的肺功能。目前,该项技术已在日本进行了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深部肺结节的定位成功率为98.5%,无明显并发症,取得了良好的初步临床效果。该项研究成果已于近日发表在胸外科领域Top期刊《JOURNAL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

 

A.pngB.png

VAL-MAP2.0流程(左图:术前肺部CT行3D虚拟成像;右图:手术过程,确保安全手术切除范围)

 

 
 
   通过本次交流,与会各方对深部肺结节的虚拟辅助肺成像精准定位技术有了进一步深入的认识。同时,针对如何确保安全手术范围以减少局部复发率、最大程度保留患者肺功能以改善术后生活质量等方面,达成了共识。各方期待在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中,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造福广大患者。
 

    近年来,随着大众健康意识水平的提高以及低剂量胸部螺旋CT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肺结节”被早期发现。其中“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具有早期肺癌的风险,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评估。自2021年以来,我院胸外科张军航主任和放射科柳学国主任医师开展“肺部小结节联合门诊”,已为来自全国各地的数百名患友,提供专业服务,结节性质判断准确率在95%以上,深受广大患友的好评。

 

 

文|李昀

编辑|臧卢璐

初审|张军航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游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