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至29日,我参加了中山大学2022年青年人才红色教育专题研讨班(红旗渠总第6期),在河南省林州市红旗渠干部培训学院完成了为期5天的红色教育与培训。本次培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话剧情景教学,纪录片、人物访谈等音像教学,现场教学,体验教学,以及专家名师的专题讲座,沉浸式的教学模式将过去、现在与未来融为一体,让我们重温了那段波澜壮阔的艰苦岁月,更让我们体会到了红旗渠精神超越时空的巨大感召力。
学完归来,修建红旗渠那段艰苦岁月的画面不断浮现在眼前,内心久久不能平复!1960年2月,林县县委带领10万林县人民挺进太行山,一炮炮炸、一钎钎凿、一石石砌,历经10年苦战,将红旗渠精神镌刻在一块块太行山石上。三年困难时期条件那么艰苦,工程如此浩大,仅凭一锤一铲两只手,林县人为什么要修红旗渠?为什么敢修红旗渠?为什么能修成红旗渠?修渠的那段艰难岁月纵然已逝,然而,红旗渠精神却永远值得追寻、回味。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红旗渠精神的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和当代意义呢?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对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红旗渠是一条连心渠,连接的是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民心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建县起,林县县志上就频现“大旱”“连旱”“凶旱”“亢旱”等字眼。1959年,林县遭受严重旱灾,旱井水窑干涸见底,田间地头颗粒无收,最严重时甚至出现了“人相食”的惨况。时任林县县委书记杨贵心急如焚:“我是共产党员、是党的干部,不能眼睁睁看着地里旱着长不出庄稼、十几万父老乡亲翻山越岭找水吃而无动于衷。”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解决林县的缺水问题。红旗渠的修建过程就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诠释,是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光辉典范。正是为了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林县人要修红旗渠。
在新时代,如何坚守我们不变的初心?又如何承担起时代的责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每一个辞旧迎新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总是记挂着人民,他将功劳归于人民,他为人民点赞;他将人民系于心间,他为百姓办事;他将人民凝聚,鼓励大家齐奋斗。在近年来的新冠疫情防控中,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的最好诠释。
我作为一名党员医务工作者,应当立足本职工作,将自己的专业与为民服务紧密结合,努力保障和服务患者需求,尽所能为病患解决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期盼的问题。每一件事关患者急、难、愁、盼的事情都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服务好百姓健康就是我们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
学员参观红旗渠纪念馆
第一小组学员在红旗渠分水闸前合影
红旗渠是一条奋斗渠,靠的是艰苦卓绝的勇气和决心
——艰苦创业,既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基本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红旗渠建设期间,时值"三年困难时期"。三年的自然灾害给林县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困难,缺衣少粮,十分艰苦。就是在这样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下,林县党员干部和人民不等、不靠、不要,亦不做伸手派,没有住房睡崖洞,没有粮食吃野菜,技术缺乏自己钻研,没有工具自己带,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炸药自己造。面对种种困难,林县共产党领导带领林县群众自食其力,仅靠一锤一钎一双手,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胆魄和勇气,战天斗地、劈山凿渠、不屈不挠的奋斗,击破了前进路上的重重阻碍,凿出了内心绝不放弃的决心,用自己的双手战胜了修渠过程中的一个又一个困难,最终引来漳河水。正是因为有艰苦奋斗的勇气和决心,所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林县人敢修红旗渠。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红旗渠精神与焦裕禄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同年,红旗渠建设者(集体)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
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妲做题为《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和启示》的专题讲座
今天,我们为什么依然反复强调拼搏、实干?红旗渠干部学院副院长李妲教授题为《红旗渠精神的当代意义和启示》的专题讲座给了我很深的启示。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成就伟业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讲到:40年来取得的成就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更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正是凭借着实干、苦干的精神,凭借不懈奋斗的追求,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手中,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正是在医院党委和何裕隆院长的带领下,我们中山七院人同心同向、拼搏实干,才得以在短短建院4年时建成了一家三级甲等医院。我作为中山七院的一员,有幸参与七院的成长与发展,内心无比激动,这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体验。在未来医院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之路上,必然要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但我们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艰苦奋斗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惧风险、敢于斗争的勇气。
红旗渠是一条力量渠,力量源于坚定的理想信念
——坚定理想信念是党的力量之源,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红旗渠修建期间,林县共产党领导不仅面临着资金缺乏,物资、粮食紧张和险恶施工条件等困难,还承受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误解和指责,甚至面临着丢官罢职的严峻考验。但他们没有动摇,从未放弃。他们深知,修渠饮水事关林县百姓民生和福祉,所以必须坚定信心,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共产党人也要迎难而上,给人民一个交代。林县县委牢固树立了信念,坚定政治立场,坚守理想追求,凝聚起了修建红旗渠的磅礴力量。红旗渠精神充满了炎黄儿女开天辟地,战天斗地的豪迈壮志,展现了当代中国人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正是因为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理想信念,所以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林县人能修成红旗渠。
理想信念是力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了,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经得起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联系到自己的日常工作,我常常会因遇到困难和阻碍而困惑与迷茫。通过这次培训,我豁然明白,只要不断地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思想站位,很多困难就能迎刃而解!越是复杂的环境,越是困难的事业,就越需要用党在百年奋斗中形成的伟大精神滋养自己、激励自己只有秉持着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让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在遇到瓶颈时,不畏艰难,迎难而上,来解决问题。
培训学员分组研讨交流和展示学习心得
培训学员分组研讨交流和展示学习心得
7月27日,培训学员分组研讨红旗渠精神、分享学习所得,并结合红旗渠精神、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学校2022年春季工作会议精神进行了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学员们一致表示,今后,自己将投身学校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征程中。
红旗渠精神永远闪着光,影响着无数人,激励着无数人。我将会从红旗渠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努力地做好医教研岗位的本职工作。在医疗工作中,在伟大精神的滋养和感召下,敢于担当,专业上努力提高,并积极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医疗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挖掘红色元素,做好课程思政,加强信念教育,让学生能够树牢理想信念。在科研工作中,依靠团结协作,努力在解决临床问题方面有所突破。不断将红旗渠精神融贯到助力我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我院标准化建设和高质量发展的各项工作之中。
中山大学2022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旗渠总第6期)专题研讨班全体学员合照
文:朱俊峰
编辑:黄宗远
初审:朱俊峰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游展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