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人生可以有多难?5旬大叔摔了一跤,脊柱骨戳破食管

2024-01-19

 

    生命就像打开的水龙头的水,

它缓慢流动,

却是“覆水难收”。

 

image.png

 

对于有的人来说,

生了病以后的人生,

就变得极为艰难。

连走上几步,摔上一跤,

都会造成痛苦不已的结果,

比如我。

image.png

患上“不死癌症”的我,人生切换成hard模式

连普通摔倒都是“致命一击”

 

我是个潮汕人,今年54岁了。

虽然我觉得这个年龄还不算老,

但朋友们都习惯叫我——

“老骆”,

这可能是因为我那坚硬的腰板子。

 

从34岁开始, 

我就长期与强直性脊柱炎抗争,

这种病症被医生们形象地称为“不死癌症”。

 

疾病使我的颈胸腰椎紧密融合,

就像一根竹竿,

原本是由多个独立的节段组成,

现在却变成了一整根坚硬、不可弯曲的竿子。

 

image.png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示意(图源网络)

image.png

骆先生站立

 

    今年8月份的时候,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尽管我还能自行站立、走路,但脖子却感到一天比一天疼,走的路越多,这种疼痛感就越强烈,还觉得手脚麻木无力。

image.png

    我老婆和孩子都被吓坏了,把我送到就近的医院。我不幸被诊断为“颈胸椎骨折伴食管破裂”。

 

    原本我寄希望于身体自我恢复,但逐渐地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随之而来。最终在亲戚朋友的劝告下,我下定决心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治疗。

“你这骨头就跟竹子一样脆,手术很有风险”
 

    抵达中山七院时,我的意识已经有些恍惚了,我被紧急转入重症监护室。

 

    脊柱外科、重症医学科、胸外科、感染性疾病科等等,一大堆科室的医生围着我,告诉我的家人,等我生命体征稳定后,才能转入脊柱外科进一步治疗。

 

    后来据我的家人回忆,当时我的颈胸椎骨折的锐利断端已经戳破了食管,导致食物和消化液泄漏、纵膈感染,已经严重到感染性休克了。

 

    我在脑海里想象那些食物残渣和消化液全都从我自己的脊柱骨戳的洞里漏到了我胸腔里。

 

    豪不夸张地说,这场病让我在死亡的边缘反复徘徊。

 

image.png

食管造影及CT显示

骆先生颈胸椎骨折脱位伴食管瘘形成

 

    当我从重症监护室醒来时,医生对我说:“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长期的、主要影响脊柱和骨盆的关节炎。这种疾病导致脊柱的椎骨逐渐融合,可能会形成一个僵硬的脊柱,罹患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往往骨质变得脆弱不堪,如同‘竹竿’,俗称‘竹竿背’。”

 

    管床医生耐心跟我解释:“对于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而言,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手术难度比普通的脊柱外科手术增加了数倍。医疗团队将面对一系列严峻的技术挑战。颈胸椎位于躯干和肩部解剖结构的阻挡下,严重限制了手术透视视野,这使得骨折复位变得极为困难。”

 

    这就像是在一个错综复杂的迷宫中寻找出口,虽然目标明确,但受限的路径和视野使得每一步都充满挑战。

 

图片1.png

医生的手术刀和固定骨头的螺钉就像迷宫里的特工

 

  “颈椎区域分布着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极为关键的生命组织,稍有不慎可能导致永久的伤害,它们的脆弱性意味着绝不能容忍任何形式的二次伤害。”

 

    听到这里,我和家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气。

 

    我知道,手术治疗,意味着风险很大。

 

    医生说,“但考虑到你已出现颈胸椎骨折脱位,脊柱极其不稳定,如不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颈胸椎骨折_副本.png

左图:影像学显示的颈胸椎骨折脱位;

右图:好像原本拼接在一起被硬生生截断的玩具

 

  有一天早上我从骨科的病床上醒来,护士姑娘跟我微笑着打招呼。

 

    我佝偻着身子靠在床上,看到病房外的阳光洒在地板上,忽然又有信心了。

 

    “那就做!”

 

    我们一家人选择相信中山七院脊柱外科团队。

三步走,每一步都像走钢丝
 

    在这类手术中,每一个操作细节都必须经过精心计划和严密执行,不容许丝毫的疏忽。

 

    面对这一高难度的手术,中山七院的副院长魏富鑫召集医院多学科诊疗团队专门为我定制了“三步走”的计划——

    一、术前:通过影像学精心规划测量,利用智能导航系统精确定位和神经电生理监护,对复杂且变异的脊柱结构进行了精确的定位和识别。

 

    二、术中:麻醉插管、体位调整、骨折复位,在保护食管的措施充分的前提下,椎弓根螺钉精准置入,对颈胸椎骨折、脱位进行了复位和确切内固定,同时确保了脊髓的充分减压和螺钉的精确置入。

 

image.png

螺钉从外侧置入脊椎示意(图源网络)

 

    三、术后:后续的切口愈合管理,在脊柱外科专业医护团队的指导下,佩戴外固定支具,下地进行康复锻炼。

 

骆先生修复后3D建模图片.gif

骆先生术后脊椎3D复原图

 

    经过持续、高强度的努力,医护团队们耗时整整7个小时,为我完成了这一极具挑战性的手术。

image.png

术后复查,影片显示颈胸椎复位、固定良好,

食管瘘好转

 

GIF 2023-11-24 10-24-40.gif

术后康复训练

 

    术后,我积极进行康复训练,恢复也十分顺利。两周后,我的手术伤口愈合良好并出院回家了。

 

image.png

我送上锦旗,对中山七院医护团队的专业性表达了深深的敬意

 

    “对于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来说,维持良好的姿势和定期进行物理治疗至关重要,以减少僵硬和疼痛。同时,预防跌倒也尤为关键,因为即使是轻微的摔倒,也可能导致严重的骨折或其他并发症。患者和家属应始终保持警惕,确保生活环境安全,避免可能导致跌倒的风险因素。”

                                                             ——魏富鑫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脊柱外科简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脊柱外科是深圳市第一家骨科疾病与脊髓神经损伤诊治研究中心,目前已获得院内重点培育学科,与我国最著名北京积水潭骨科医院团队长期开展合作交流,构建了具有国内一流水准的“三名工程”骨科团队,是广东省医学会“微创脊柱外科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骨与关节退变性疾病防治联盟分中心。科室目前拥有一支高学历高素质高水平的医护团队,博士学位占比100%,博士研究生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多名,均来自国内著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室多人曾出国留学一年以上。团队人员专业素质,科研水平、医疗设备和科研配置等方面,均在高起点上向国内外看齐。

    中山七院脊柱外科将立足深圳,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抓住学科建设与大力发展临床业务的契机,团结奋进,不断提高医疗水平。以微创手术为特色,以智能导航与3D打印技术为专科优势,对标国内龙头单位-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学科,早日配合中山七院建成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高地。

 

指导专家

image.png

魏富鑫

副院长

骨科主任、脊柱外科主任

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和周四下午专家门诊;周四上午特需门诊

 

    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曾公派赴美国著名的西南医学中心(UTSW)和脊柱侧弯矫形中心TSRH医院学习颈椎病、腰腿痛、脊柱侧弯矫形等微创外科治疗,并多次赴美国、日本等高水平医疗国家学习并交流。担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脊柱外科学会青年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微创外科分会委员等职务。擅长颈椎病、脊柱创伤、椎管内肿瘤、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腰椎滑脱等疾病的微创手术治疗。

 

image.png

李启基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二下午和周三上午专家门诊

 

    深圳青年医学人才。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脊柱肿瘤及感染性疾病、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等脊柱疾患的诊疗及微创手术治疗。掌握导航/机器人辅助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内镜诊疗技术。

 

image.png

陈宁宁

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出诊时间:周三下午、周日下午专家门诊

 

    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培养计划,获深圳市卫生健康系统特聘D级人才岗位。深圳青年医学人才。

    擅长: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症、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伴病理性骨折等脊柱疾患的微创手术治疗。掌握导航辅助脊柱外科手术、脊柱内镜诊疗技术。曾公派留学至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学习1年余。

 
END

文|林成楷、郑天心

美编|周子翕

初审|魏富鑫、李启基

审核|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