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刘从小就被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因不愿外科手术,二十多年来跑遍了全国各地都无法有效医治,心脏涨成球。
原来,小刘患有“下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缺损直径达到32mm。
房间隔缺损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畸形。比较常见的是原始房间隔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就出现异常,导致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心脏听诊时会听到吹风样的杂音,而且心脏可能会扩大。而下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是指这种房间隔缺损一直延续到下腔静脉。如下图:
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外科开胸手术治疗。二十多年来,医生给小刘的建议也是如此。但小刘提的要求,恰恰是“别开刀!”
原来是家中长辈担心,“还没成家就留下刀口,谁家姑娘愿嫁给你?”无法说服长辈的小刘,于是一直拖着没去医院做手术。一直到今年,他经常出现活动后心悸,才意识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就医。
小刘听说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外科(简称中山七院)唐跃教授团队来自北京阜外医院,于是慕名前来求医。接诊的杭永斌副主任医师在结构性心脏病方面经验颇丰,有3000多台的手术经验,他拿着检查报告仔细琢磨起来:这例房间隔缺损解剖上有一个边缘缺失,缺损较大,除了外科手术治疗,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堵上”呢?”
唐跃教授团队:“下腔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由于位于心脏的下腔静脉入口处,这是一个特殊的位置。由于其特殊的位置微创封堵难以实现,封堵过程中不仅造成邻近组织结构损伤或下腔静脉口阻塞,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封堵器脱落危及生命。因此,对于下腔型静脉窦房间隔缺损,常规推荐开放胸手术,直视修补缺损。”
杭永斌提出他的“另类”方案——“也许可以通过‘经皮介入封堵微创手术’实现!”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虽有成功的先例,但在如此巨大下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实施是非常少见的。于是唐跃团队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反复论证后,他们决定大胆尝试创新术式。
他们成立治疗小组、商定手术方案。保险起见,唐跃团队在手术先在电脑上“模拟”一遍手术过程;接着,他们又决定应用3D打印技术,用心脏结构CT扫描后按照1:1的比例打印出小刘心脏的3D模型。治疗小组通过反复模拟研究,最终敲定了手术方案。
手术开始!在复合手术室、超声科的密切配合下,杭永斌带领结构性心脏病手术团队只用“一根针”,用直径4mm的导管把封堵器送到房间隔缺损的位置,成功将心脏的大洞“堵上”。
整个微创手术仅仅用了30分钟,顺利完成!
小刘的心脏终于“脱胎换骨”——
全程清醒的小刘见证了自己手术的全过程,他被这次奇妙的手术体验深深震撼。
术后6小时,小刘就能下床自由活动了。后续他也恢复良好,多次复查心脏超声封堵器牢固,无残余分流,增大的心脏也已逐渐恢复到正常大小。
这次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山七院心血管外科结构性心脏病团队成功地打破了巨大下腔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的手术禁区,迈向了结构性心脏病经皮微创治疗的新台阶。
医生团队介绍
主任医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中心学科带头人
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医疗器械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个人简介: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曾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及北京市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有日本和美国培训学习交流经历。从事心血管疾病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40年,擅长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和外科手术治疗。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3项,参加著作编写9项。
专业擅长:
1. 各种常见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停跳和不停跳搭桥手术)、室壁瘤切除矫治术、缺血性二尖瓣手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2. 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二尖瓣替换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手术,联合瓣替换手术,二尖瓣修复术、主动脉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术、合并房颤的迷宫手术等,尤其在心脏瓣膜修复及微创方面手术有丰富的经验。
3. 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A型)外科手术治疗。
4. 先天性心脏病:简单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
5. 微创手术:经导管介入或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B型),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及冠脉搭桥手术等心血管疾病。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个人简介:
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8年,参与和主刀心血管手术约3000余例。获省级医疗成果三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及参与研究生及本科教改课题各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核心期刊论著10余篇,获得国家级专利2项。
学会任职:
中国胸心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医学分会 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 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 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心源性卒中学组 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 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 委员
专业擅长:
1. 微创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及冠脉搭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
2. 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擅长经导管(不开刀)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疾病及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
3. 偏头痛、脑梗死:在经皮介入(不开刀)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偏头痛、脑梗死及左心耳封堵防治心房纤颤相关性脑梗死等方面有着较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主任医师
特聘专家
个人简介:
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青年委员。擅长先心病封堵、主动脉夹层及外周血管介入手术治疗。
副主任医师
个人简介:
从事心血管外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持和指导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
擅长疾病:
1. 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
2. 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其他动脉的狭窄和扩张性疾病;
3. 静脉疾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栓塞后遗症、导管相关性血栓、女性盆腔淤血综合征;
4. 其他疾病:血管性溃疡,不明原因肢体水肿。
社会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END
文|杭永斌
编辑|刘冉冉
初审|唐跃
审核|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