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穿过悠长昏暗的时空隧道
明仔降临到了一个有爱的家庭
可是,胎龄32周的他
刚出生4天
就被发现了胃穿孔……
近日,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与胃肠外科、手术麻醉中心合作,成功救治了一个胃穿孔的早产儿。
● 肚子鼓得像气球,32周宝宝突发病命悬一线
明仔(化名)出生时胎龄32周,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情况趋于平稳,已经开始肠内喂养。
但就在出生第4天,他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发热,肚子鼓胀得像个气球,肠鸣音也消失了。
注意到明仔的不寻常,值班的医护人员紧急为他进行了腹部X线检查,发现大量气腹(腹腔内存在游离气体的现象),且提示存在消化道穿孔,如不及时救治,随时有生命危险!
● 紧锣密鼓开展多学科联合抢救
医院立即联系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专家刘钧澄教授。
了解到明仔的情况后,刘钧澄教授紧急赶往深圳光明,与中山七院胃肠外科、手术麻醉中心联合行动,第一时间为明仔制定出详细的手术方案。
刘钧澄教授表示:“这么小的早产儿发生胃肠道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引起的肠坏死、穿孔,但明仔没有肠坏死的临床表现,所以可能是胃穿孔。而引起胃穿孔最常见的原因是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因为胃壁缺乏肌层、结构薄弱,在喂奶量增加之后,就容易破裂穿孔,引起气腹。”
手术开始,医生们“打开”明仔腹腔的一瞬间,大量气体冒出,腹腔里还有浑浊的腹水,右上腹小肠、横结肠、部分肝脏表面都有脓苔覆盖,胃后方有浑浊液体溢出……
在胃后壁,医生们终于发现了病灶:一个5cm×6cm大小的局部坏死,伴有穿孔。正是这个穿孔缺口让明仔胃内的液体、气体进入腹腔,造成明显腹胀、并导致腹腔大面积感染。
明仔的生命危在旦夕。几个学科专家通力合作,成功为明仔进行了胃壁修补和腹腔冲洗,手术成功。
手术中见到穿孔的胃后壁组织,箭头所示为穿孔部位(右划查看更多)
中山七院一直秉承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理念,对于如此复杂的早产儿病情变化,全程由中山一院小儿外科、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与手术麻醉中心共同进行综合管理,为手术安全保驾护航。
术中切除的胃壁结构组织经病理检查,证实了刘教授的术前分析:明仔存在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是新生儿自发性胃穿孔常见病因之一,也是小儿外科少见的急腹症,死亡率高。在新生儿时期尤其对早产儿来说,麻醉风险高、手术难度大,容易出现术后并发症。
● NICU接力进一步治疗
术后,明仔被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由中山七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继续进行手术后管理。
由于明仔的腹腔内有大量脓苔,导致全身炎症反应,手术后第1天和第2天,他相继出现水肿、尿少、血小板下降等一系列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的表现。医护人员采取针对性综合治疗措施,仔细计算明仔的每小时尿量、每天补液量及营养素、热卡供应,积极控制感染,同时进行细致入微的呼吸循环系统管理,帮助明仔度过一道道难关。
经过夜以继日的努力,明仔的感染终于得到控制,水肿消退,血小板恢复正常,手术伤口恢复良好。
随着明仔的病情不断好转,体重逐日增长。明仔的爸爸妈妈每周到医院做袋鼠式护理(以类似袋鼠、无尾熊等有袋动物照顾幼儿的方式,将早产儿直立式地贴在胸口,提供婴儿所需的温暖及安全感,有助于患儿生命体征稳定)3-4次。明仔非常享受依偎在爸爸妈妈怀里的美妙时刻。
● 守得云开见月明,治愈出院阖家团圆
最终,在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下,在父母的期盼中,明仔在出生的第37天顺利出院了!
生命不易,祝愿明仔健康成长!
相关链接
-夏天快来了,宝宝湿疹、红屁屁了怎么办?一文读懂婴儿皮肤护理

庄思齐
中山七院大儿科学科带头人
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副教授
出诊时间:
星期四上午、星期六上午(专家门诊);星期三下午(特需门诊)
医疗擅长:
擅长新生儿危重疾病抢救、早产儿并发症诊治、高危儿随访追踪及早期干预治疗、小儿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评估,儿童常见呼吸消化系统疾患的诊治等。
房晓祎
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主任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出诊时间:
星期一下午、星期五下午、星期日上午(专家门诊);星期二下午(特需门诊)
医疗擅长:
擅长新生儿危重症急救、疑难疾病诊治、早产儿及小于胎龄儿系统管理、母源性疾病诊治,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脑损伤发病机制基础及临床研究,高危新生儿出院后随诊、儿童保健等。
高铁光明城站
- 中山七院换乘站2:B963、M490;
- 中山七院站:B914、325、M490、高快巴士25号;
- 中山七院东站:325、M411(中山七院南-公明内衣城场站);
- 中山七院南站:M411。
关注“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服务号,点击左下角“就诊服务”-“导航停车”。
上下滑动浏览交通指引
END
文|李淼
美编|韩怀兰
文编|郑天心
初审|庄思齐、房晓祎
审核|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