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一个越洋电话,开启一场生命争夺战!

2024-06-12

 

 

一通越洋电话,开启一场生命争夺战

 

4月2日8时许,一位病危老人急需手术

却因病情凶险无人敢签字

老人唯一的儿子正在新加坡工作难以取得联系

而病房里的父亲已反复心衰、生命危在旦夕

这时,病房里响起一通越洋电话……

 

66岁患者心脏是常人3倍大

 

 

时间倒回4年前。深圳退休职工高先生严重气喘,住进了看“心病”有名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简称中山七院)。医生检查结果是心脏瓣膜病:心室扩大明显、收缩较弱,心肌也有异常。

 

“医生建议我手术,说有一个瓣膜出现了问题。我却抱着侥幸心理,心想毕竟还有三个瓣膜是好的嘛。能不开刀就别开刀了。”至今回忆起来,高先生都懊悔不已。

 

两年一晃而过,他再次因心脏病发作住进了医院。被抢救过来后,高先生又拖了两年。

 

直到一个多月前,当他又因心衰被拉到家附近的一家医院时,终于想通了,准备接受手术。但医生却“怕”了

 

 
四年前:

一个瓣膜出现问题

 
现在:

重度肺动脉高压,左心室急剧扩张;

心脏巨大,是常人的3倍;

心脏四个瓣膜中,三个瓣膜都出现严重问题;

心功能急剧下滑;

心脏处于终末期,生命岌岌可危

 

 
四年前:

医生:做手术吧?

高先生:我不敢!

 
现在:

高先生:做手术吧?

医生:我不敢!

 

拒绝的理由可以理解。对于外科医生来说,老人的结局是发生在手术前还是在手术后,这有巨大的差别。

 

牛人主刀+多学科团队护航

 

 

高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来到他最初问诊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找到心血管外科唐跃主任团队。

 

被送来时,高先生已经是重度心衰,他甚至写好了遗书。

 

时值假期,唐跃主任带领心血管外科、麻醉、体外循环、心脏监护等多学科团队为高先生制定了一份周密的方案,紧急排上了一台手术。

 

万事俱备,问题又来了。高先生唯一的儿子在新加坡工作,最快的班机赶不上最佳手术时机。

 

团队的杭永斌主任抓紧联系高先生的直系亲属,并周到地与患者和家属保持沟通,终于等来本文开头那一幕:高先生的儿子从新加坡打来越洋电话,亲属“签”了手术同意书。

 

进手术室前,高先生拉着唐跃主任说,我把自己交给您了。唐主任轻轻拍着他的手,让他放心。

 

 
image.png
 

 

手术当天,唐跃主任亲自主刀、体外循环和麻醉团队默契配合,为高先生的主动脉瓣、二尖瓣换上了新的瓣膜,修复了三尖瓣,重塑了心脏的结构。

 

术中一切顺利,高先生的心脏重新焕发出活力。由于周密的预案,术中没有出现任何意料之外的“突发”。

 

8小时后,手术圆满完成。高先生的心脏重新焕发出活力。

 

术后,高先生在重症监护室度过了危险期。由于术前心功能底子极差,术后初期他需要依赖IABP辅助设备来维持生命体征。但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高先生术后36小时即脱离呼吸机,病情稳步好转;术后90小时逐渐摆脱IABP;仅仅一周后,他就能够自由下床活动了。

        一个多月后,顺利出院的高先生给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的医护人员送来了饱含深情的锦旗、手写的感谢信。

 

 
image.png
 

 

如今重获新生的高先生,回想起那场生命争夺战,他说:

 

“当我生命垂危时,唐跃主任做出这样的决定,无疑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他却勇于担当,站在患者的角度为我定方案、做手术。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心情也轻松了很多。

 

既有精湛的医术,又有担当,遇到这样的医者,遇到这样的团队,遇到这样的顶级医院,作为患者,我是有福了!我此刻所拥有的不平凡的幸福,都来自于为了挽救患者生命而不懈努力的中山七院医生护士们。感谢中山七院的医护人员对我的救命之恩!”

 

医生团队

唐跃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心血管中心学科带头人

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七院医院心血管外科主任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委员中华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通讯编委

中国食品药品企业质量安全促进会-医疗器械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专家简介:

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师从我国著名心外科专家朱晓东院士,曾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阜外医院外科管委会副主任及北京市心血管植入材料临床前研究评价重点实验室主任,有日本和美国培训学习交流经历。从事心血管疾病外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近40年,擅长各种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鉴别和外科手术治疗。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0项,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高水平论文20余篇,发明专利3项,参加著作编写9项。

专业擅长:

1·各种常见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停跳和不停跳搭桥手术)、室壁瘤切除矫治术、缺血性二尖瓣手术、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等。

2·瓣膜性心脏病的外科治疗:二尖瓣替换手术、主动脉瓣替换手术,联合瓣替换手术,二尖瓣修复术、主动脉瓣修复、三尖瓣修复术、合并房颤的迷宫手术等,尤其在心脏瓣膜修复及微创方面手术有丰富的经验。

3·大血管疾病: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A型)外科手术治疗。

4·先天性心脏病:简单及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

5·微创手术:经导管介入或微创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夹层(B型),二尖瓣、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及冠脉搭桥手术等心血管疾病。

 

杭永斌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副主任

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18年,参与和主刀心血管手术约3000余例。获省级医疗成果三等奖、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各1项及参与研究生教改课题1项,以第一作者发表中国核心期刊1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2项。

学会任职:

中国胸心血管麻醉学会心血管外科围术期医学分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医学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高血压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心源性卒中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广东省医院协会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学会心源性卒中学组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

深圳市医学会心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专业擅长:

1.微创和常规外科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及冠脉搭桥等各类心血管疾病。

2.结构性心脏病:尤其擅长经导管(不开刀)治疗老年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等心脏瓣膜疾病及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及肺动脉瓣狭窄等先天性心脏病。

3. 偏头痛、脑梗死:在经皮介入(不开刀)封堵治疗卵圆孔未闭相关性偏头痛、脑梗死及左心耳封堵防治心房纤颤相关性脑梗死等方面有着较深入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李桂芬

副主任医师

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专业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医院从事心血管外科体外循环管理工作30年。独立完成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大血管手术以及心脏移植术6000余例,具有丰富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其参与的提高主动脉外科手术疗效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杨勇

副主任医师

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工作近15年,每年治疗心外科术后患者数千例,尤其在先心病、瓣膜病、冠脉疾病、心脏移植以及心脏大血管疾病的术后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熟练掌握高级生命支持技术,如CRRT、IABP、ECMO等;对心脏外科的新技术的掌握,如微创心脏外科手术、杂交手术、介入主动脉瓣置换(TAVR)以及心脏大血管二次手术等达到国内一流水平。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

 

李波

副主任医师

从事心血管外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十余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持和指导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4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3项。

擅长疾病:

1.心脏疾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

2.动脉疾病: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腹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糖尿病足、其他动脉的狭窄和扩张性疾病;

3.静脉疾病: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功能不全、下肢深静脉血栓、血栓栓塞后遗症、导管相关性血栓、女性盆腔淤血综合征;

4.其他疾病:血管性溃疡,不明原因肢体水肿。

社会任职:

广东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周围血管疾病分会常委;

广东省医院协会第一届心脏血管微创外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END

文|杭永斌

编辑|刘冉冉

初审|唐跃

审核|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