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24分钟,救回一条命!中山七院“教科书”式抢救心梗老人

2024-12-16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心梗救治,唯快是理!

 

2024年12月14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文简称“中山七院”)胸痛中心实施“双绕行”急救流程,成功救治一名74岁的急性心肌梗死(下文简称“心梗”)患者。

 

从进入医院大门到导丝通过堵塞血管,仅仅用时24分钟(Door to Wire时间)!远远快于国家胸痛中心规定的90分钟!

 

生死时速,全程高能!正是“教科书”式的高效急救流程,为患者陆先生(化名)打通了胸痛急救高速路——

 

  • “上车即入院”,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 “双绕”流程立大功,下车直入导管室!

  • 高效沟通,家属理解,急救过程无“堵点”!

 

 

患者未到,信息先行!

导管室“一键启动”

 

上午10:26,家住深圳光明的陆先生突然感觉胸口和背部疼痛难忍。4分钟后,家人当机立断,紧急呼叫120。

 

10:33,120救护车呼啸而至。陆先生已经痛到无法说话,转运医生立即为他进行心电图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传送至中山七院胸痛中心。

 

83cc0898-1454-4379-9ddf-cbda685ca52d.jpg

120救护车将心电图传送给胸痛中心

 

 

胸痛中心在收到心电图的一分钟后反馈:初步诊断为心梗,请立即服用“心梗一包药”。

 

 

在救护车上,医生同步进行家属预谈话。征得家属同意后,中山七院导管室“一键启动”,张坤、吴阳等介入专家迅速就位,做好了术前准备,等待病人到来!

 

 

1047救护车到达医院大门实行绕行急诊室和CCU的“双绕原则”,直接将病人送至导管室!

 

 

11:00,手术开始!术中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前降支近段以远完全闭塞”,需要通过支架置入来撑开闭塞的血管。

 

 

1111,导丝顺利通过闭塞血管!于前降支闭塞处植入支架一枚,血流恢复通畅。

 

 

11:25,手术结束!陆先生转危为安,被送至CCU进行观察及后续治疗。

 

——从救护车进入医院大门,到植入支架“疏通”血管,用时仅24分钟!

 

be5cc63a91666b32c1bacbb6c0852505.jpg  2024.12.15_19.07.44.jpg

 

冠脉造影显示“前降支近段以远完全闭塞”  vs 植入支架后,血流恢复通畅

 

d84baa802686f2fe54e74d610c09cdc.jpg

 

12月15日,陆先生已转至普通病房观察。

 

 

“双绕”流程立大功

下车直入导管室!

 

心血管中心学科带头人、主任唐跃现场指挥了救治过程。他表示,“这次抢救成功,得益于我们完全按照胸痛中心建设培训的‘双绕行’流程进行!120直接将患者送至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最大程度挽救了患者的心肌!”

 

急性心梗是由于心脏的冠状动脉突然闭塞,导致心肌细胞因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心肌坏死。任何一个环节的延误,都可能导致心肌细胞的大量死亡,从而影响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针对胸痛患者“分秒必争”的痛点,中山七院实现了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绿色通道无缝衔接。患者在救护车上时,导管室就已经“一键启动”,心脏介入专家及导管室医护人员迅速就位,做好术前准备,严阵以待,实现“医疗资源等病人”。

 

在胸痛中心建设中,中山七院打通了“双绕”流程,使救护车绕过急诊和CCU(心血管重症监护室),避免了不必要的检查和繁琐的入院、缴费等流程,直接进行导管式手术,从而为患者争取到了宝贵的救治时间。

 

 

“我参与建设的胸痛中心,

救了我父亲的命!”

 

“我没想到,自己参与建设的胸痛中心,竟然在关键时刻救了我父亲。”陆先生的女儿,正是中山七院的一位职工,她也是深度参与中山七院胸痛中心建设的骨干人员。父亲胸痛发作时,她正在外地出差,远程拨打了120。

 

胸痛中心建设者和患者家属的双重身份,使她深感两个“120”的重要性:

 

“牢记两个120,心梗时候能救命!”她强调,“急性胸痛患者一定要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争取在黄金120分钟开通梗死血管,可以挽救心梗患者的生命。”她呼吁家属在急救过程中要充分信任医生,缩短等待时间,尽快接受规范治疗。

 

 

 

两天2例“双绕行”

以评促建显实效

 

12月15日,中山七院又在“双绕行”模式下救治了一位急性心梗患者。该患者是中山大学深圳校区的一位学生,在运动中突发胸痛,D-to-W用时也是24分钟!

 

两天2例“双绕行”,是中山七院建设胸痛中心实际成效的体现!近期,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来院开展省级胸痛中心验收工作现场核查,专家组赞扬了中山七院胸痛中心建设的扎实工作和创新措施,也指出了不足之处和改进方向。中山七院对照专家组的宝贵意见,逐项整改,狠抓落实,进一步优化了胸痛患者诊治流程,通过集中式培训、视频化教学、模拟实战演练,打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建立多部门、多学科快速联动机制,确保急救绿色通道畅通、高效,大大提高了急性心梗的救治效率!中山七院在胸痛中心协会的帮助下,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效,最终让患者切实享受到了胸痛中心建设带来的成果。

 

%E9%AA%8C%E6%94%B6%E5%B7%A5%E4%BD%9C.png

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来院开展省级胸痛中心验收工作现场核查

 

%E5%BE%AE%E4%BF%A1%E5%9B%BE%E7%89%87_20241216163230.jpg

党办宣传科联合胸痛中心各核心科室,拍摄了一系列胸痛教学视频

 

中山七院何裕隆院长、党委陈起坤书记等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胸痛中心建设,将其放到医院发展的大棋盘上去定向把舵、擘画蓝图。医院第一次党代会从顶层设计上推动胸痛中心建设,指出全院要锚定“三个中心”,建设国家应急与灾难医学中心,重构“急诊学科”体系,提升急危重症的抢救诊治能力。今年,中山七院在党委领导下大力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着力构建快速、高效、全覆盖的急危重症医疗救治体系,取得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成绩。

 

未来,中山七院将坚定不移持续推动胸痛中心建设,扩大胸痛中心网络辐射范围,形成区域一体化协同救治体系,争创国家级胸痛中心,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救治网络贡献更大力量,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文 | 陈泽淳

初审 | 唐跃、张坤

审核 | 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 | 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