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麻痹
说话费力、声音嘶哑、喝水总呛咳……这些看似普通的症状,可能是声带在向你‘求救’!”
声带麻痹是一种容易被忽视的嗓音疾病,正悄悄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质量。
4月16日是“世界嗓音日”。今天,我们就来揭开声带麻痹的神秘面纱,并分享实用的嗓音训练技巧。
声带麻痹
图源:有来医生
01
声带为何会“罢工”?
声带是喉部的两片肌肉薄膜,像一对默契的“门扇”,通过开合振动发出声音。
当控制声带的神经受损时,就会出现声带麻痹——一侧或双侧声带“瘫痪”,无法正常闭合或振动。
常见病因:
- 医源性损伤(如甲状腺、颈部手术后)
- 病毒感染(流感、带状疱疹等)
- 肿瘤压迫(甲状腺癌、肺癌等)
- 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帕金森病)
- 特发性(约1/3患者找不到明确原因)
02
四大危险信号自测
声带麻痹不仅影响发声,还可能威胁呼吸和吞咽功能:
✅声音嘶哑、气息声重
✅说话易疲劳,高音上不去
✅吞咽困难,喝水呛咳
✅严重时呼吸困难(双侧声带麻痹)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请及时就医。
诊断的“金标准”:
喉镜检查能直接观察声带运动状态,结合CT/MRI排查神经压迫或肿瘤,必要时需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
03
声带麻痹,该如何治疗?
1. 医学干预
-手术:声带注射填充剂或植入喉支架,改善闭合。
-肉毒素注射:缓解双侧声带麻痹的呼吸困难。
-病因治疗:如切除肿瘤、抗病毒治疗等。
2. 嗓音训练:康复的核心武器
科学的发声练习可以帮助患者“重新学习”正确用声,改善代偿性发声错误。80%的患者可通过训练显著改善嗓音。
04
嗓音训练四大法宝(干货收藏!)
1. 腹式呼吸训练
双手放腹部,吸气时鼓肚,呼气时缓慢收缩,每日练习5分钟,增强呼吸支持力。
2. 推拳发声法
双手握拳抵住腹部,发长音“a——”时向前推拳,感受气息与声带的协调。
3. 共鸣调节训练
闭口哼鸣“m”,找到鼻腔震动感;发“i——”音时想象声音从眉心透出,减少声带负担。
4.渐进式音阶练习
从低音到高音缓慢爬升,用钢琴APP辅助,避免“挤嗓子”发高音。
Tip:训练需在言语治疗师指导下进行,每日10-15分钟,坚持3-6个月效果更佳。
05
预防与康复小贴士
- ✖️ 避免尖叫、耳语等极端用嗓
- 🌡️ 感冒时少说话,忌冷饮刺激声带
- 💧 每天饮水1500ml,保持声带湿润
- 🧘 焦虑情绪会加重肌肉紧张,练习深呼吸放松
声带麻痹并非“不治之症”,及时就医+科学训练,多数患者能重获清晰嗓音。如果你或身边人正受困扰,请把这篇科普转给TA——愿每个声音都能被温柔以待!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文 | 郑诗颖
指导科室 | 耳鼻咽喉科
编辑 | 陈泽淳
初审 | 樊韵平
审核 | 江清浩、李艾琳
审核发布 | 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