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早产儿和危重症新生儿逐渐增多。为推动广东省新生儿学科发展,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危重症的诊疗水平,10月20日至22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举办《新生儿危重症临床诊治新进展暨新生儿危重症多学科诊治学习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柳国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肖昕教授,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吴本清教授,中山七院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教授、儿科主任陈纯教授、新生儿科主任房晓祎主任医师、薛红漫主任医师、程玉才医师,放射科元建鹏副教授、消化医学中心周学付副主任医师、超声科梁璇坤医师、检验科邵莎苑主管技师等与会授课。来自广东省内各医院的200多名新生儿及儿科同行参加会议。
本次会议聚焦新生儿危重症的多学科联合诊治,致力探索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诊治流程,实施个体化全方位管理,提高新生儿疾病总体诊治护理水平。
杜立中教授着眼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介绍了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柳国胜教授和肖昕教授结合临床病例,分享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治、新生儿重症有机酸血症的识别与治疗方法;吴本清教授讲授新生儿脓毒症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庄思齐教授以临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讲授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治;中山七院新生儿科、儿科及小儿外科、影像科、超声科、检验科等专家从多学科共同诊治新生儿疾病的角度,结合临床病例和影像学资料,介绍了新生儿危重症诊治的前沿问题。
庄思齐教授-早产儿BPD诊治新进展
陈纯教授-新生儿贫血和输血疗法
房晓祎主任-常见新生儿母源性疾病临床特征
薛红漫主任医师-新生儿凝血功能障碍
元建鹏副教授-新生儿脑损伤头颅MR图像解读
周学付副主任医师-新生儿急腹症
程玉才主治医师-新生儿败血症诊治新进展
梁璇坤主治医师-肺部超声在新生儿呼吸道疾病的应用进展
邵莎苑主管技师-新生儿脓毒血症常见致病菌分析及实验室感染指标应用
【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介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新生儿科是全国新生儿医联体带头单位及理事会成员单位、中国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泛珠三角新生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早产儿视网膜病救治联盟单位,开展危重症新生儿救治工作,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实行围产期母胎疾病预防、新生儿疾病救治、新生儿出院后随诊指导的一体化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综合管理模式。
新生儿科目前共有医师13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1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1名、硕士9名,在新生儿危重症、疑难疾病的诊治方面有较高水平。护理团队骨干多来自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拥有丰富的新生儿专业临床护理经验,熟练掌握新生儿急、危重症及疑难杂症的临床护理。
新生儿病房配备十万级层流空气净化系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分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和新生儿普通病房,使用中央监护系统,采用视频探视系统与床边探视相结合形式,方便患儿家长探视自己的孩子。新生儿科医疗设备精良、齐全,配有高级进口新生儿暖箱和辐射抢救台、新生儿呼吸机、脑功能仪、亚低温仪等高端设备,可开展危重新生儿急救和转运、无创及有创辅助呼吸支持、动态脑功能监测、亚低温治疗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一氧化氮治疗PPHN、床边超声诊断头颅/心脏/肺部/腹部/髋关节等疾患、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道外营养、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经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术、ROP筛查、BPD防治等先进诊疗技术。新生儿专业科研团队依托本院及中山大学、深圳市等科研平台,与国内外大型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新生儿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建立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模式,实行医教研全方位培养新生儿学科人才梯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