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24日上午8:00,深圳光明首届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事正式开跑!(后文简称半马)此次半马共8000人参赛,共分为半程马拉松(赛程21.9公里)、微程马拉松(13公里)、欢乐嘉年华奔跑(6公里)三个赛区。由于赛道设置的有一定坡度和难度,此次半马对参赛选手的既往成绩有严格的要求。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国科大深圳医院、宝田医院共同承担了此次的医疗保障点服务。全程共设置14个医疗点,12个医疗急救队,为现场跑者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所组织的20名医护人员参与“基本配置”保障工作,分布在3个医疗保障点、2辆急救车和终点区,他们中有的是急救精英、有的是康复训练能手、有的是心血管病专家,大多数曾参与过国际马拉松赛事的医疗保障工作,有着丰富的运动型损伤急救经验,在比赛前还参加了急救培训。同时,还有若干后勤人员保障医疗物资等事务,确保了本次中山七院医疗保障任务的专业、细致。
早上6点,天色黑沉,中山七院的医务志愿者们集结完毕,准时在早上6:30前到达各个救援点,开始了救护保障准备工作。
早上8点,半马准时开跑。
准备奔跑的跑者
开始奔跑
赛程中的跑者
医务工作者们都希望整个赛程中出现的都只是肌肉酸痛等“小事情”,希望跑者们顺利回到终点,迎接等待着他们的亲友。
中山七院医疗点赛前准备
赛时诊疗
赛中鼓励
赛后拉伸
除了上述“标配”外,还有一群特别的医务人员,他们穿着赛服,全程就跟在参赛人员身边,真正走在“急救第一线”。他们是医师、是参赛跑者,是“急救跑者”。红色的跑服穿在他们的身上显得格外醒目。
中山七院“急救跑者”队伍
光明半马全体急救跑者名单
“大概医务人员们都有种责任感在身上吧,跑步只是我们个人的兴趣。在特别的场合中,我们有着一股使命感,就想着怎样才能更迅速地用自己专业的力量帮到人。能为这场比赛中的医疗保障工作,哪怕是尽了就是一丝丝力量,都觉得很值得,很应该。”中山七院的急救跑者刘海雷说。
此次救援保障工作中山七院开业以来,继深圳国际马拉松比赛,参加的第二次马拉松赛事保障。
中山七院所定位的国家级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是中山七院重点建设的三大中心之一,包括急诊医学科、院前急救科、深圳市移动医院和紧急医学救援队、急救技能培训中心、急救与灾难医学研究所等功能模块,此次半马的医疗保障也是急救技能培训的一次实操与磨砺。
在本次光明国际半马赛事中,中山七院的医疗保障工作只是诸多组织环节中的一环。赛事结束,我们为顺利抵达赛程终点的跑者欢呼,也为自己欢呼:“我们已光荣完成此次医疗保障任务!”
附件:
中山七院参赛志愿者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编号 | 姓名 | 性别 | 科室 |
1 | 付乐 | 男 | 重症医学科 |
2 | 李家春 | 男 | 骨科 |
3 | 宁丽冰 | 女 | 护理部/心血管中心 |
4 | 冯志静 | 女 | 护理部/护理部 |
5 | 袁小伟 | 男 | 普通外科 |
6 | 潘侨 | 女 | 心血管中心 |
7 | 林莲 | 女 | 护理部/肾内风湿科 |
8 | 揭慧娟 | 女 | 护理部/护理部 |
9 | 麦伟 | 男 | 神内风湿科 |
10 | 邓茜 | 女 | 消化医学中心 |
11 | 钟思霞 | 女 | 护理部/重症医学科 |
12 | 蔡喜远 | 女 | 护理部/护理部 |
13 | 吴立姗 | 女 | 康复医学科 |
14 | 邵会凯 | 男 | 康复医学科 |
15 | 陈真 | 女 | 康复医学科 |
16 | 石裕昕 | 男 | 中医科 |
17 | 钟庆文 | 男 | 医务处 |
18 | 罗朝旭 | 男 | 医务处 |
19 | 黄文峰 | 男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 |
20 | 胡友亭 | 男 | 护理部/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 |
21 | 谢岑 | 男 | 司机 |
22 | 卢远征 | 女 | 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 |
23 | 黄炫杰 | 男 | 护理部/急诊与灾难医学中心 |
24 | 刘晓韵 | 女 | 党政办 |
25 | 李艾琳 | 女 | 党政办 |
26 | 温志鑫 | 男 | 党政办 |
27 | 郑天心 | 女 | 党政办 |
医师跑者名单
(急救跑者为红色字体)
刘海雷 | 代爽 | 林素花 | 黄艳露 |
牛立红 | 许业钦 | 彭玲 | 何琴 |
黄少敏 | 温东微 | 范芳艳 | 周丹华 |
陈静芳 | 杨文彬 | 王美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