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因疼痛躺在床上辗转反侧
彻夜不眠
他们因疼痛变得萎靡不振
无数次想放弃希望
他们是癌症患者
癌痛是他们中大多数人不可避免会经历的一个过程
治疗癌痛,是癌症治疗的重要一环
应该说,它与治疗癌症同等重要
1
60岁的王奶奶被诊断出肺癌,癌细胞已经扩散转移到她的骨头上,引起了她右侧肩膀的剧烈疼痛,晚上睡觉经常被痛醒。
“这是癌痛,需要用药控制。”在中山七院肿瘤科门诊,池丽敏医生建议她治疗癌症的同时也要治疗癌痛,并为她开了治疗癌痛的止痛药,叮嘱她按时按剂量服用。
王奶奶住院一个星期后,池丽敏医生向她询问癌痛是否好转,却得到了“越来越痛”的回答。
“不应该啊!按照奶奶的状况,开的药和剂量应该都没错,怎么会越来越痛呢?”在池丽敏医生的再三询问下,王奶奶才道出实情。
原来,王奶奶的老伴和儿子认为吃止痛药会“上瘾”,就像吸食毒品一样越吃越多,以后难以停药,所以让她只有痛得无法忍受时才服用。他们觉得治疗癌症才是最重要的,其伴随的疼痛“能忍则忍”,因此改用温和的中药“慢慢调理”——而显然王奶奶并没有因“调理”而舒服多少。持续的骨痛让她睡眠质量越来越差,她对癌症治疗的信心也一天天消失。
池丽敏医生叹了口气,决定跟王奶奶一家好好谈一下。经过她的努力科普和疏导,王奶奶终于服用了止痛药,当天晚上就睡了个安稳的好觉。
“许多病人对癌痛治疗存在误解。”池丽敏医生说道,“事实上,病人疼痛得到缓解,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延长生存期。”
2
癌痛是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或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的统称,它是一种慢性疼痛。
癌症患者可能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引起疼痛;可能因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引起疼痛;还可能由于其他合并症、并发症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引起疼痛。
并不是所有癌症患者都会有癌痛症状。有数据显示,治疗中的患者癌症概率为39%,晚期或终末期患者为66-80%。对于癌症患者特别是晚期癌症患者,癌痛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人权。
——2001年亚太疼痛论坛
2002年世界疼痛大会
疼痛是第五大生命体征。
——1995年美国疼痛学会年会
2004年全球镇痛日
慢性疼痛是一种疾病。
——2002年世界疼痛大会
“癌痛患者需要准确描述疼痛,这样我们才能准确评估,制定合理有效的止痛方案。”池丽敏医生说,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需要患者学会给疼痛打分,并且向医护人员描述疼痛,包括是否影响睡眠、疼痛部位、疼痛时间、疼痛感觉、是否服用止痛药物等。
“我们的目标不只是止痛,而是要充分止痛。”
3
张先生今年42岁,已经是胰腺癌晚期,肿瘤扩散到了腹腔。医生给他开了止痛药,他也遵医嘱服用,但还是每天都会出现2次以上突然的剧烈腹痛,痛不欲生。每当晚上因为腹痛疼得在床上打滚,流了一身虚汗,他常常百感交集,思考是否还要继续接受癌症的治疗。
转诊到中山七院肿瘤科后,池丽敏医生首先让他描述自己的疼痛等级。“他给自己的疼痛评7分,只比分娩的痛感小一点点。”
同时,池丽敏医生还发现他之前用止痛药并不规范:“一开始是用曲马多,止痛效果不好,后来又用了芬太尼,而芬太尼是无法口服的患者才使用的。另外芬太尼适用于患者疼痛控制比较稳定的时候,而他每天都有两次爆发性疼痛。”
针对张先生的情况,池丽敏医生为他进行“滴定”,通过一点点加量,逐渐摸索找到合适的吗啡剂量,进而达到长效止痛。这样一来,他血液内药物浓度就可以维持稳定,未雨绸缪,避免出现爆发性疼痛。
重新调整癌痛药物使用方案后,张先生终于不再被爆发性的腹痛打扰睡眠,这让他的精神也逐渐好了起来。
“遵守‘三阶梯止痛原则’规范用药,才能达到充分止痛。”池丽敏医生说,规范化使用药物可使90%以上癌症患者的疼痛得到缓解,部分患者甚至不再疼痛。
“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是治疗癌痛的根本,但在抗肿瘤治疗尚未起效的情况下,充分止痛尤为重要。”如果患者疼痛得到完全的缓解,他们会增强对抗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他们的睡眠和食欲会得到改善,身体基础状况好转;疾病控制难度和复杂性会降低,治疗难度也会较低……这些都能有效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这对于早、中期患者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4
2018年9月,中山七院启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由张常华副院长担任创建项目领导小组组长,由肿瘤科、药学部、护理部、麻醉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专家组成项目小组。
肿瘤科也同步成立了癌痛小组,汪波主任担任组长,护士长刘玄为副组长,由3名癌痛医生和3名癌痛护士组成。在肿瘤科,癌痛小组开展癌痛评估和管理工作,定期进行门诊和出院患者随访。同时,坚持“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将疼痛宣教制度贯穿疼痛管理全程,医生、护士和患者共同参与疼痛管理。小组以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活动为契机,将癌痛规范化治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规范、优化疼痛管理流程,真正起到示范病房的作用。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创建以来,肿瘤科成功对50例门诊患者、100多例住院患者进行疼痛滴定和全程管理,疼痛控制率达90%以上。
4月18日,肿瘤科以“止痛——需要您的信心与参与”为主题对在院和院外患者开展了一期癌痛知识讲座,为癌痛患者带去信心和希望。
有效控制疼痛需要医生、护士、患者共同协作,从入院就诊开始首先由护士指导患者如何疼痛评分,筛选疼痛患者,针对需要止痛的药物的患者,由医生提出规范的止痛治疗方案,护士对患者进行疼痛知识宣教和指导用药,作为患者及家属应该更新观念,才能更好的配合医疗取得理想的止痛效果。
常用阿片类药物:
用于初始24小时滴定,24小时剂量稳定后,尽早选用控缓释的阿片药物(长效)来控制慢性疼痛。
用于控制爆发痛,爆发痛大于2次,应增加控缓释的阿片药物(长效)用药剂量。
覆盖二、三阶梯的药物。
1小时内快速止痛,12小时有效镇痛。
对神经病例性疼痛和内脏痛优于同类药物。
12小时给药一次,按时服用,不能掰开和压碎使用,必须整片服用。
医生和患者容易掌控剂量。
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调整剂量方便,无天花板效应。
第三阶梯的药物,用于重度疼痛。
口服给药。
12小时给药一次,按时服用。
医生和患者容易掌控剂量。
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调整剂量方便,无天花板效应。
不能掰开和压碎使用,必须整片服用。
仅用于不能口服、阿片类药物耐受、疼痛控制稳定的患者,每3天一次,外贴。
出汗和洗澡等会导致药物脱落和影响药物吸收,需保持贴的部位干燥。
温度升高会促进药物吸收,用药期间应远离热源,对发热的患者密切观察,避免药物快速吸收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药物有45%左右的残留需要回收,注意保管,勿让小孩挪取。
剂量滴定不方便,患者勿自主增加贴剂。
阿片类镇痛药不良反应的特点:
常见于用药初期或过量用药时,除便秘外,大多可耐受,不良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个体差异大,积极预防性治疗可减轻或避免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防治不良反应是止痛药物治疗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波肿瘤科主任
硕士生导师 副主任医师
广州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肝脏病学会综合治疗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抗癌协会癌症康复与姑息治疗青委会副主委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协会肿瘤专委会常委
广东省临床医师学会精准治疗专委会常委
美国临床肿瘤学协会(ASCO)会员
从事临床及研究工作二十余年。长期专注于恶性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对鼻咽癌等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以及对晚期肺癌、晚期胃肠道肿瘤、生殖源性肿瘤、乳腺癌等的临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文/池丽敏 李艾琳
初审/汪波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党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