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探讨心力衰竭诊治新进展——心血管中心举办“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新进展”暨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

2019-09-24

    9月20-21日,我院心血管中心举办“心力衰竭诊治临床新进展”暨广东省继续教育项目培训班,邀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阜外孙逸仙心血管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东莞市康华医院、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心血管、重症、内分泌、超声、药学专家共同探讨心衰诊疗学术进展。

 

    潘逸航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疾病谱当中慢性病比重越来越高,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中山七院定位为国家级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心血管中心要勇于承担使命,依靠中大医科及各附属医院的技术优势和品牌积淀,推动深圳心脑血管疾病的诊治水平不断提升,为深圳市民健康保驾护航。

 

1.jpg

潘逸航副院长致辞

 

    会上,来自广东省内多家医院的著名专家同仁从不同角度对心力衰竭诊治新进展进行深度剖析,紧扣当前临床面临的难点及痛点问题,分享了不同类型的心衰、心衰合并不同合并症、心衰优化管理等多种临床实际问题的诊疗经验。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志民教授从胸痛中心的建设出发,提出了心源性休克救治中心建设的必要性。他指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并不罕见,心源性休克是影响心梗后病死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心源性休克救治中心需要通过结合多个学科团队综合救治患者。他还从基础到临床,从药物治疗到机械辅助治疗详尽地介绍了心源性休克的救治经验。

 

杜志民.jpg

杜志民教授

 

    我院心血管中心唐跃主任从外科角度讲授终末期心脏病的治疗。他介绍了包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左心室重建术、二尖瓣成形术、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心脏移植在内的多种治疗手段。他还重点分享了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在国内外的研究应用现状,表示对该技术的前景充满了信心。

 

2.jpg

唐跃主任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雷晓明教授强调了心脏支架植入术后心脏康复的重要性,通过对患者术后心肺功能评估,制定合适的运动康复方案,指导患者院内及院外的生活方式,能极大程度改善患者心脏重构,提高生活质量。一个成熟的心血管中心,心脏康复单元的建设将势在必行。

 

雷晓明.jpg

雷晓明教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修仁教授讲解心肌淀粉样变性的诊断线索和思路。阜外孙逸仙心血管医院刘强教授介绍胸痛伴心衰的治疗。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吴旻教授分享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的处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詹中群教授讲授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诊治。东莞市康华医院张源祥教授介绍超声造影在冠心病的诊断应用。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肖建民教授讲解冠心病合并心衰的介入治疗。珠海市人民医院姜小飞教授分享左心耳封堵术的进展及单中心经验。我院冯英医生讲授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血糖管理,杨文聪医生分享了一个心衰合并CKD4期患者治疗病例,刘玉兴医生介绍慢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及其新进展,张怡清医生讲解心力衰竭的滤过治疗,曾宪国医生讲解心衰伴重症感染的治疗策略。

 

fc4jmMF4_xrHu.jpg

讲者风采

 

    我院心血管中心在唐跃主任和杜志民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中山大学平台快速发展,开业以来开放床位30张,收治病人1000余例,其中疑难重症病例达200多人次,已完成介入手术共273例,包括冠脉造影、冠脉支架植入术、起搏器植入术、射频消融术等大部分心内科常规手术。

 

    本次学习班为广东省心血管同行提供了交流平台,促进中山七院与周边医院的合作。未来,心血管中心将继续努力,不断实现自我发展和超越,提升在广东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55.jpg

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