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美貌与智慧并重!但是,科普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打磨

2019-10-25

    “科普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打磨!”


    在回七院的路上,刚刚参加完科普演讲大赛的3位青年医生感慨道。


    10月22日,全国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华南赛区决赛在深圳市人民医院举行。七院王晓华医生、洪玲医生和刘筠医生在预选赛中脱颖而出,进入华南赛区决赛与其他17名青年医师同台竞技,最终获得优秀奖。


    “虽然没有晋级全国赛,但此行收获太多,我们深感科普工作任重道远。”

 

bf2e45d1-96be-49cd-829f-4d7d1462aa97.jpg

中山七院3名医生入围全国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华南赛区决赛

 

 

 

 

科普/需要用心打磨

“话疗医生”王晓华

 

    肾内风湿科的王晓华第一次参加科普演讲比赛,而一开始她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从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就在办公室里简单拍摄了一段1分钟的视频,作为参加此次科普大赛初赛的作品。

 

    “我只是像平时给病人看病一样讲科普。”

 

    因为擅长和病人沟通,王晓华有“话疗医生”的外号。“从老百姓的角度思考,我需要把复杂而专业的医学知识变成平实的语言,让病人更容易理解病情,也让医患之间的合作变得更加容易。”她说,其实平日里看诊、查房,都有科普工作的成分,健康科普工作是与医务工作分不开的。

 

    然而,参加此次比赛让她认识到,科普工作应该走出诊间,走出医院,面向广大普通老百姓来开展:“科普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用到的道具,每一个图片或者视频,都需要用心去打磨,变成老百姓乐于接受、易于接受的样子。”

 

    王晓华认为,自己此次在科普演讲大赛上的表现还有很大的改进提升空间,希望在这次的参赛作品基础上继续打磨自己、打磨作品,让演讲更加生动有趣,让自己的科普能力进一步提升。她笑道:“经历此次大赛,期待下次跟高手过招。”

 

1.jpg

王晓华科普演讲作品:糖尿病患者历“劫”路之糖尿病肾病的防治

 

 

 

科普/更胜于演讲

“演讲好苗子”洪玲

 

    洪玲也是中山七院肾内风湿科的一名青年医生,演讲对她来说并不陌生。“我以前有过多次演讲参赛的经验,比较擅长把握抒发感情类的演讲。但这次我发现,要想把科普知识通过‘演讲’的形式讲好,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洪玲如是说道。

 

    参加初赛需要提交1分钟的视频,为了取得好成绩,洪玲利用休息时间,找来实习医生一起帮忙录制,背稿子编台词,一遍又一遍,直到满意为止。科室的实习医生说:“(洪玲)师姐对待每一件事都很认真,就像平时要求我们临床工作一样。”

 

     “以前接触科普,都是通过浏览相关公众号的科普文章,一般老百姓看几遍就抛之脑后了。”洪玲对科普工作深有感触,她指出,很多患者虽然生过病住过院,但再次就诊看病时,对自己的病情却不能很好的表述:“老百姓虽然知道去看病,但对疾病的了解及防控还是有很多欠缺。”为此,她在科室里制作了一些疾病宣传册给患者,“肾脏病日”的时候做科普讲座,都得到了不错的反馈。“科普就是要让更多的患者了解常见疾病,尽早预防。”

 

    “平时自己也会做一些线上科普,但这些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将这些文字通过音像或者视频,动漫形式等传递给患者,这样更能深入人心,传播的影响更大,真正让老百姓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而科普演讲正是这样一种传播方式。未来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努力的地方,这次比赛更坚定了我们做科普的信心与决心。”参加完这次比赛,洪玲感慨万分。

 

488b0e3d-045e-4920-b84b-c90f83f9a39e.jpg

洪玲科普演讲作品:痛风,难以承受之痛

 

 

 

科普/是一门艺术

“多面手”刘筠

 

    刘筠来自中山七院妇产科,她是一个爱好十分广泛的青年,思维也很活跃,活泼健谈的性格总能不经意间“圈粉”,也让她成为了一个“多面手”。除了平日里的临床业务工作,她还负责科室的宣传工作,运营着科室微信公众号,经常发布妇产科相关的科普文章。

 

    为了丰富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她总能天马行空,挖掘自己身边的资源,尝试许多方式:在文章中插入原创漫画、音乐等。“我的很多朋友都不仅从事自己的行业,还会在课余时间坚持自己的小爱好,有些喜欢画漫画,有些喜欢编曲。”在刘筠的委托下,她的朋友们纷纷“出招”,为中山七院妇产科公众号“女子柒柒”增添了不少阅读量。而这一次,她也将朋友Nicole创作的漫画运用到了科普演讲中,让评委们眼前一亮。

 

    “为了这次比赛能取得好成绩,我特意找朋友为我创作了一系列的漫画,作为我演讲的其中一个亮点。”但刘筠发现,其他参赛医生也花了很多心思去筹划,通过小品、快板、唱歌等方式给演讲加分,生动有趣,吸引观众的同时传播科普,效果极好。“科普需要艺术来包装。应该说,它本身就是一门艺术。”

 

    刘筠坦言,自己一直以来对艺术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唱、能跳、有想法,更重要的是怀着一颗赤诚灼热的心。作为一名医生,她认为科普是艺术结合医务工作的一个很好的契合点,能唤醒医生内心的活力,激发医生的工作热情。

 

6T6A8665.JPG

刘筠科普演讲作品:子宫不相信眼泪

 

后记:

 

    在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出台,旨在激发广大青年医生积极参与健康科普创作与传播热情,培养青年医生健康科普能力,展现青年医生科普风采,提升全民健康科普水平。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今年8月,“2019全国青年医生健康科普演讲大赛暨健康科普优秀作品展”应运而生。

 

    如今,健康科普演讲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形式,与科普文章、科普漫画等,共同敲击着“全民健康”的大门,促进公众健康意识的觉醒。当医生与公众面对面,心连心地传播科普知识时,健康不再是干巴巴的“输入”,而是自发地在公众心中发出的“萌芽”。当这颗“萌芽”成长为“大树”的那一日,“健康中国”指日可待。

 

文:李艾琳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党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