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新生儿科邀请科研中心邓宇斌教授指导SCI论文撰写

2019-11-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科学研究也日益全球化,SCI论文是进行国际科学交流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国际同行了解我们的主要渠道。发表SCI论文,可以向世界显示我国基础研究的实力,提高我国在世界科学界的地位。在世界著名刊物如NatureScience上发表一篇重要文章,对于某一学科而言,其意义不亚于在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一块金牌。发表SCI论文的多少和论文被引用率的高低,是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基础研究成果水平的标准。我院以建成国际领先水平、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世界级医学中心为远期目标,作为我院医务人员,在做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如何提升科研能力,发表SCI论文也是我们必须努力的方向。

 

    作为科研小白的年轻临床医护人员时常困感,如何做科研?如何写出第一篇SCl文章?怎样迈出第一步?至今已发表40多篇SCI论文的科研中心邓宇斌教授在百忙之中受邀莅临新生儿科,从自身成长谈起,与儿科、新生儿科的年轻医护人员分享如何培养自身科研能力以及撰写科研论文的心得体会。不久前,邓教授所带领的科研团队发表了一篇SCI论文,他以此为例,深入浅出地从选题、实验设计、论文书写等各个环节讲解科研论文的撰写技巧。他鼓励年轻人,首先应保持一颗好奇心,不断从临床工作中发现科学问题,努力寻找答案,总结经验;其次要有勇于探索、敢于吃苦的决心,以及一丝不苟做科研的工作态度。

 

分享会现场

 

医护人员认真听讲、吸取经验

 

    通过邓教授的分享,科研小白们茅塞顿开,找到了努力方向,增强了做科研的信心。课后纷纷向邓教授请教了许多有关科研和写论文的问题,现场气氛热烈。

 

 

    临床工作与科学研究相辅相成,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指导临床工作,提高诊疗、护理水平。在我院科研中心强大的科研团队指导下,相信临床医护人员的科研之路会越走越好。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从广泛阅读高质量文献开始,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开始,从写下第一篇综述开始,一步步坚持,发表SCI论文不是梦。

 

指导专家

8afca0d2-7926-4227-b67f-4654db51b004.jpg

邓宇斌

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

-中国病理生理免疫学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修复学会常委

 

    主要研究方向: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一项。指导课题团队博士后获得201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一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8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9年团队已经发表SCi论文3篇,总影响因子14.2分。

 

通讯员:陈雪

编辑:温志鑫

初审:房晓祎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党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