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全球一半胃癌死亡在中国!专家呼吁胃癌的早期筛查!

2019-12-09

 

    胃癌是我国高发的恶性肿瘤。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胃癌新发病例67.9万例,死亡病例49.8万例,占全球新发胃癌患者和死亡病例近一半。这其中,约90%的胃癌患者确诊时已处于进展期。由于进展期胃癌预后较差,导致我国胃癌总体5年生存率仅37%。而日本、韩国早诊率可达50%-60%,总体5年生存率接近80%。

 

    2019年12月6日至7日,在广东佛山举行的第四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上,专家们呼吁全社会重视胃癌早期筛查,提高我国胃癌患者早诊率,从而提升胃癌患者的预期生存。

 

第四届珠江国际胃肠肿瘤学术会议

 

 

我国进展期胃癌诊治水平国际领先,但地区间差异仍较大

 

   这次会议汇聚了来自英国、美国、德国、日本以及国内的顶级胃肠肿瘤专家和基础医学科学家,对胃癌的基础研究、早期筛查、内镜治疗、外科治疗、放化疗、精准治疗以及加速康复外科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何裕隆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

 

    “事实上,我们在进展期胃癌的综合治疗方面已经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大会主席何裕隆教授说道,“但不少城市和北上广仍有很大差距,一二级医院甚至三级医院与国内先进医院仍有很大差距。”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院长何裕隆教授一直致力在国内推广胃癌标准D2根治术,推行胃癌的综合治疗,使得进展期胃癌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达61.4%。由于在胃癌领域取得卓越成绩,他荣获了2018年度中国医师奖,他率领的团队也在2019年3月荣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对于进展期胃癌,综合治疗是关键。胃癌患者出现腹膜转移(晚期胃癌的一种),生存时间一般只有6-9个月。朱正纲教授团队研究发现,通过新辅助化疗,胃癌腹膜转移患者仍有机会使得肿瘤缩小或得到有效控制,从而获得手术切除的机会,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即便如此,胃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预期也是不乐观的,我们更希望患者在胃癌早期就得到诊断和治疗。”何裕隆教授说。

 

 

我国胃癌早诊率远低于日本韩国,希望全社会重视早期筛查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随着技术的进步,很多早期胃癌还可以通过胃镜下进行微创手术治疗,减少了因传统外科手术导致的创伤和痛苦。对于癌症的预防、早期筛查,专家们都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来自日本癌研有明医院 Takeshi Sano 教授报告指出,日本人口为约1.27亿,每年约完成1500万例胃镜检查,胃癌早期诊断率高达50%至70%。

  

     “国内重治疗,轻预防。对于晚期癌患者用最先进的检查,上最贵最好的药,而疗效仅仅是延长几个月的生存时间,获益很小,却投入了大部分的钱。”

 

    “大气、水污染的治理,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教育,早期筛查,做起来是很费力又短期见不到成效的,但这是一笔绝对高收益的‘投资’。”

 

 

    “定期做胃癌筛查!”
 
    上海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詹文华教授、何裕隆教授等国内知名胃癌专家一致呼吁,“政府和老百姓都要重视癌症的预防和早期筛查,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全社会动员起来,一起努力!”

 

 

专家提醒:
 
 

    有可疑胃癌症状的年轻人,以及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条的人,都建议定期做胃癌筛查(包括胃镜检查和血清学筛查)。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如辽宁、福建、甘肃、山东、江苏、广东潮汕等地区;

 

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 消化道肿瘤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如摄入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加速康复外科备受重视,外科医生除了技术还要有人文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外科创新理念和治疗康复模式。ERAS的概念针对外科手术追求的“无应激、无疼痛、无风险”的目标,关键技术包括:术前预康复、多模式止痛、微创手术、早期下床活动等等。

 

  

    何裕隆教授团队从2008年起就开展了加速康复外科的相关临床及基础研究,是国内最早开展加速康复外科临床实践的团队之一。会上,何裕隆教授指出,利用不断发展的微创手术,比如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双境联合治疗等手段,联合ERAS理念,可以进一步提高结直肠肿瘤病人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将ERAS理念广泛应用于胃肠外科、结直肠外科的临床实践,不仅能减少手术麻醉的创伤与应激,缩短术后住院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率,促进手术病人的快速康复,而且有利于减少医疗费用,减轻病人家庭负担。    

 

    顾晋教授指出,技术不是外科医生的全部。一个真正的外科医生,要有过硬的技术,宽阔的视野,处理病人各种严重情况的知识和能力,良好的沟通,严谨的科研,踏实的教学,高尚的医德——这才是医学的初心!
 

 

 

胃癌精准化治疗是未来的重要方向

 

   胃癌是高度异质性的肿瘤。即使是相同分期的肿瘤,通过相同的治疗,预后也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从分子水平重新认识肿瘤发生发展机制,精准治疗也越来越受重视。专家表示,未来胃肠肿瘤精准治疗的发展需要在分子分型、术前精准评估、靶向治疗上有所突破。
 

    秦新裕教授表示,多学科诊疗(MDT)也是胃癌精准治疗的关键。目前,多学科诊疗是国际公认的主流肿瘤治疗模式,胃癌的治疗已经从单一的手术治疗进入到以围手术期多学科协作的全新模式,成为晚期胃癌诊疗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人工智能(AI)在肿瘤诊治上也开始发挥独特的作用。传统成像技术难以实现早期微小肿瘤成像,而人工智能结合影像和临床大数据,有可能实现对肿瘤病灶的精准定位。

 

 
 

 

    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Axel Behrens 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 Niranjan Awasthi 教授、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 Christopher Lawson Bowlus 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 Abdolrahman Shams Nateri 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 Enrico De Toni 教授、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 Ian Evans 教授、日本癌研有明医院 Takeshi Sano 教授、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李敏教授、德国美因茨大学转化免疫研究所所长 Detlef Schuppan 教授、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 Seiichiro Abe 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朱正纲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秦新裕教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顾晋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詹文华教授、《中国实用外科杂志》编辑部主任田利国、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房学东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何裕隆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卫洪波教授、福建省肿瘤医院陈路川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彭俊生教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雷建教授等出席会议。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曾其毅副会长向何裕隆教授颁发主任委员证书

 
    本次大会同时举行了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何裕隆教授全票当选连任第二届主任委员。何教授在就职感言中说:我们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胃肠病学专委会一定会积极响应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号召,努力推动“大湾区、大健康”战略的具体实施。

 

 

 

文/江清浩 周恬辰等

编辑/周恬辰

初审/ 杨东杰

审核 / 江清浩

审核发布 / 党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