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血液内科“三名工程”工作走向常态化

2019-12-16

    11月27日下午,血液内科“三名工程”项目第22期学术讲座在我院举行。会议邀请了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山医学院赵萌教授,我院科研中心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杨默教授等参加本次活动。参加会议的还有血液内科学科带头人林东军教授、儿科主任陈纯教授、科研中心严乐平副研究员等。会议由血液内科许晓军主任主持。

 

    会上,许晓军主任表示这次讲座是血液内科“三名工程”计划的一部分,也是血液内科“三名工程”活动走向常态化的具体表现,有利于血液内科学术水平及临床工作的提升。

 

    随后,与会专家进行了学术分享。赵萌教授多年来致力于造血干细胞骨髓微环境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基础转化研究,先后在 Nature、Nature Medicine、Cell Stem Cell、Blood、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 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引用800余次。他先后获得国家基金委面上项目、国家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科技部干细胞重点专项课题、广东省珠江人才创新团队项目、中山大学青年教师重点培育等项目资助。本次他分享了在造血干细胞骨髓微环境以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的基础转化研究方面的研究工作成果。

 

学术讲座现场

 

    杨默教授从事巨核细胞/血小板研究多年,先后获得研究基金40余项,发表SCI收录论文113篇。杨默教授就巨核细胞造血和血小板生成素(TPO)生成的反馈调控机制进行了学术分享。他指出,肺脏、肝脏等器官在巨核细胞的生成和发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肺部感染、肝脏疾病均可影响TPO的生成,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是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会后赵萌教授、杨默教授、许晓军主任等与会人员共同探讨了临床人员与科研人员合作、科研成果转化、今后科研规划等相关内容。许晓军主任希望借助深圳市“三名工程”建设和医院建立的血液病研究中心这两大平台,加强血液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的紧密协作,以临床需求为导向,加快各类MSC产品的临床运用和推广,促使更多的科研成果向临床转化,使临床工作科研化,科研工作临床化,让常态化的合作持续稳定地开展,每年工作都有新进展、新成绩,为未来建立广东省重点血液病学科乃至国家级重点学科奠定基础。

 

参观科研中心

 

    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是深圳市政府为了更好满足深圳市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以引进和培育名医(名科)、名医院、名诊所为重点,吸引一流医学人才和团队,支持高水平医院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2019年7月,血液内科成为我院深圳市“三名工程”5个资助项目之一。在“三名工程”的支持下,血液内科临床科研与教学活动之间实现了快速发展。

 

    今年7月,中山七院-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以下简称“南方医院”)血液内科“三名工程”工作启动后,血液内科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工作。先后派遣3名核心骨干成员到引进单位南方医院和境外进修学习及交流,南方医院每周派遣核心骨干成员到中山七院血液内科进行学术讲座及教学查房等活动。截至今年12月中旬,血液内科已经开展25期学术讲座及教学活动,举办各级学术会议和继教项目4次,以中山七院为第一及通讯作者单位发表SCI收录高水平研究论文2篇,最高影响因子达15.621,如期实现今年的工作任务。接下来,血液内科将继续按照“三名工程”的要求,扎实推进“三名工程”工作落到实处,实现专科快速发展。

 

通讯员:吴顺杰

编辑:温志鑫

初审:许晓军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党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