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七问七答”带你走进中山七院临时留观病房

2020-02-27

    截至2020年2月22日,中山七院“抗疫”临时留观病房已完成现场施工,场地达到交付使用状态。本次“抗疫”临时留观病房的快速建设,源于医院领导的科学决策和上级单位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医院各部门科室、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方面的通力配合,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具体实践,展现了“疫情阻击战”中的七院担当。

 

    相信大家对这个临时留观病房都只是“知其表不知其里”,下面我们就通过向基建处提出的七个问题,带大家一起深入了解它。

 

问题1

临时留观病房共设有多少间病房?能容纳多少人?

回答:

临时留观病房整个病房区域共有病房93间,其中普通病房为单人间(共91床),抢救室为2人间(共4床),必要时可扩展至100张床。生活区宿舍为2人间,可供58名医护人员生活。

 

 

问题2

功能分区是怎样的?包含了哪些功能房间?

回答:

临时留观病房主要是用于光明区发热病人的留观和转院。整个区域在平面上划分为污染区(病房、检验科实验室、放射科检查室)、潜在污染区(医护中心办公区)和清洁区(医护生活区)。

 

 

整体平面功能区划分

 

问题3

为什么将清洁区设置在南侧,污染区设置在北侧?

回答:

深圳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污染区处于地区常年主导下风向,保证气流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流动,避免清洁区和污染区气流的交叉污染。该设计理念在2020年2月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的《呼吸类临时传染病医院设计导则(试行)》中亦有明确体现。

 

 

问题4

病房是如何设计的?

回答:

普通病房位单人间,每间即为一个成品独立板房,房间内医疗及生活设施齐全。房间两侧设置双通道,保证医患分流。病房与医生通道之间设置观察窗,以便医护人员监护。

 

普通病房平面布局图

 

抢救室则由3间成品板房改装而成,主要是考虑到抢救设备较多,需空间较大。房间同样为双通道和观察窗设计,以方便医护随时观察患者状况。

 

抢救室平面布局图

 

问题5

病房区如何做到空气流通下的房间内气流控制?

回答:

每栋病房楼之间间隔大于5米(不含走廊),以增强区域内的空气流通。病房内部均为独立单体空调,气流方向为“医生通道→患者通道”,且相邻病房楼间的医护通道和患者通道位置相反(即医生通道与医生通道相邻,患者通道与患者通道相邻),以保证各个房间内的气流不交叉,医生通道相对洁净。

 

相邻病房楼间的医护通道和患者通道位置相反

 

 

问题6

为什么采用活动板房组装的方式进行建设?

回答:

活动板房采用标准化方式生产,结构坚固,安全耐用,平面布局较为灵活,适用于应急或临时工程建设。由于受疫情和春节的双重影响,多数企业尚未恢复生产,各种建筑材料短缺。因此,本次建设使用标准化成品活动板房进行初步搭建,现场再进行二次加工,以满足“双通道”的院感要求。

 

问题7

如何处理病房产生的污水?

回答:

本次,污水处理站为地上式。病房区的原水经格栅截留污水中颗粒直径大于5mm的污染物后自流至调节池,调节池对污水进行水量和水质的调节和均化,然后通过计量泵泵入消毒接触池,通过投加消毒剂(成品次氯酸钠)消毒处理,杀灭废水中有害病菌病毒。经处理后,污水可达到《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4)中的预处理排放标准要求,最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而格栅处栅渣、医院固体废物将委托具有相关处理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

 

 

污水预处理工艺流程图

 

    在看完上文后,大家是不是对咱们中山七院的临时留观病房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呢?疫情当前,临时留观病房的建成能有效地缓解复工潮来临之后的“抗疫”压力,保障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避免院内不同患者间交叉感染的发生,将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通讯员:王驰

编辑:温志鑫

初审:黄炫霖

陈友鹏

审核:江清浩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