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后文简称中山七院)的援藏工作者,在过去10个月的援藏工作中,来到有“西藏江南”之称的林芝,我一直履行着援藏医师的职责,积极为患者诊治、排忧解难。
让我记忆深刻的一名患者是波密县政府的一位公务员,他57岁,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因为头疼来医院就诊。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在办理入院手续以后,独自步行来超声科做例行常规检查。在给患者做颈部血管超声时,我发现患者左侧颈内动脉起始段回声异常,病变范围非常局限,通过仔细的观察,发现在斑块表面有一条极细极短的膜样回声,我立即意识到此超声表现的危险性,患者很有可能是局限性夹层或溃疡型斑块,但无论是哪种疾病,都需要立即急诊手术治疗。在给患者解释病情的同时,我马上上报危急值给主管医生,妥善安排患者回到病房后,主管医师下达病危通知书,并马上与就近的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联系,在严格控制患者血压、血糖及维持生命体征平稳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转送至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57岁患者病例
尽管当时是在“新冠”疫情最为严峻的时期,患者依旧在第一时间顺利地完成了“左侧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手术。病情恢复后,患者回到了林芝市人民医院,紧紧地握住了我的手,说:“医师,谢谢您救了我一命啊!一开始您说严重的时候我还不太相信,觉得自己能走能动、能吃能睡。后来,做手术的教授说,如果不是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就算是保住了性命,后半辈子都可能走不了或者说不出话了!你们真是太伟大了,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除了日常的医疗工作,作为援藏的医疗工作者,我也希望把所学所长带到边疆的每一个地方,造福当地的老百姓。4月起林芝地区就进入了雨季,连绵不断的阴雨造成了318国道的多处塌方、落石甚至泥石流。端午节期间,我们援藏队员和深圳阜外医院远到而来的专家们一起组团,开展了“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活动。
期间远赴波密县、察隅县等地,路途遥远,每天车程近10小时,路况凶险,几次在塌方的山路上都是紧靠山边险险挤过,有次甚至与救援工程车贴身而过,连车右侧后视镜都被挤掉了…….途中也亲眼目睹了两起因落石而车毁人亡的意外事故,更因路基塌陷被困在波密县两天,信号光缆也都全部断了,县城的自来水供应水管也被大水冲走……
塌方、堵塞的道路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在各县完成了儿童先心病筛查100余人次,也为当地有需求的患者提供了简单的医疗服务和救治。看到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看到当地老百姓真诚的笑容时,那些跋涉的辛苦,路途的凶险,晕车的痛苦,瞬间都烟消云散了,我为我是一名援藏医师而骄傲,为自己能为他们尽献一份绵薄之力而自豪。
周南医师深入波密县、察隅县等地开展“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免费筛查”
然而,除了作为医生的感受,我也不幸地体验了一把患者的经历。因为高原缺氧头疼,睡眠治疗差,止痛药、安眠药便成了日常必备;因为饮食习惯的差异和不习惯,肠道也是经常抗议……在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的关怀下,内镜室于7月9日给我安排了无痛胃肠镜的检查,检查的过程非常顺利。
然而,更不幸的是——在回到援藏驻地后,我发生了严重的麻醉药副作用反应,剧烈的呕吐,头疼…….在独自支撑了2个多小时后,我出现了四肢麻木,出冷汗和心动过速的症状……实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拨通了援藏队队长的电话,于是队里紧急安排了车和陪护的队友,以最快的速度将我送进了急诊抢救室。急诊科的同事们、援藏队的队友们有条不紊、井然有序的安排着我的急救工作。一系列急救措施之后,我慢慢的放松下来,并在镇静药的作用下沉沉的睡了过去。在我睡着的4个多小时里,队友们和同事们时刻关注着我的心电监护仪,当血压、血糖、血氧等生命体征都恢复正常时,大家也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生病的周南
苏醒后的我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病痛彻底走了,内心却充满了满满的感动。还躺在床上的我就暗下决心,要把自己放到患者的位置上,常常换位思考,真正地做到医者仁心。我们是医生,是守护健康的使者;同时,我们也随时可能成为患者。当病痛来袭的时候,每一分每一秒,患者都如同在炼狱中煎熬。我们要尽一切能力为患者尽快的解除或缓解痛苦。作为医务工作者,只有当我们把患者当亲人一样的关怀、照顾时,把自己放在患者的位置思考时,才能真正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
感恩中山七院的领导们和超声科的全体同仁,在科室人员如此紧缺的情况下,依旧坚定支持我的援藏工作,感恩广东省援藏队的领导和队友们给予我工作上的指导和生活中无微不至的关怀,感恩援藏医院林芝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和同事们给了我家的温暖和如家人般的关心和照顾,让我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也会时刻牢记七院精神,做一名有温度的医生,继续守护藏区人民的健康。
通讯员 | 中山七院超声科周南
编辑 | 郑天心
初审 | 徐作峰
审核 | 刘畅
审核发布 | 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