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22日,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举办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诊治新进展暨危重新生儿诊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邀请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杜立中教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冯琪教授,深圳大学总医院余加林教授,我院大儿科学科带头人庄思齐教授,副院长、儿科主任陈纯教授,新生儿科房晓祎主任,儿科薛红漫副主任,科研中心特聘研究员杨默教授、放射科学科带头人罗柏宁教授、超声科纪巧副主任医师、检验科孙宏华副主任技师等国内儿科、新生儿科、放射、超声、检验、科研等领域权威专家授课。
会议现场
本次学习班通过现场学习与网络直播同步进行的方式举办,现场有来自深圳市各医院的60余名儿科及新生儿科同行与会,同时有近200名来自全国的儿科同行参加线上会议,会后征询意见时学员们都反映会议内容丰富、受益良多。
杜立中教授介绍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标准更新及解读诊疗共识要点
余加林教授分享了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进展,包括了药物选择及并发症等的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
冯琪教授介绍了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前沿进展
庄思齐教授贴合临床讲解早产儿贫血的诊治新进展
陈纯教授讲解新生儿贫血的临床特点与输血疗法
杨默教授讲解了新生儿脑损伤的血液学改变和TPO对HIE保护作用前沿科学研究
罗柏宁教授从影像学的专业角度讲解了新生儿脑发育特点及胆红素脑病的影像学表现
纪巧副主任医师深入浅出介绍超声介入在儿科疾病中应用
孙宏华副主任技师讲解婴幼儿血液体液形态学的特点并介绍其对临床诊治的价值
房晓祎主任紧密结合临床,生动地讲解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治
薛红漫副主任介绍新生儿凝血功能生理特点及凝血功能障碍发病机理及进展
此次会议充分贴近临床需求,以专题讲座模式进行学术分享,聚焦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及危重症救治新进展,不仅分享了新生儿疾病诊治前沿,而且体现多学科联合诊治对新生儿临床诊治的重要性,提高儿科医护人员对新生儿血液系统疾病及危重症的临床诊治水平。与会的新生儿相关专业领域内的专家们通过网络上线的方式“共聚一堂”,在保证疫情防控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促进了儿科医务工作者的学习与交流,为今后继续开展深入的学术合作打下良好基础。
中山七院新生儿科介绍
中山七院新生儿科是全国新生儿医联体带头单位及理事会成员单位、中国新生儿神经重症监护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泛珠三角新生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深圳市早产儿视网膜病救治联盟单位。于2018年11月19日正式开科,以省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及三甲医院顶级配置的新生儿科建设要求为标准,开展围产期优生优育咨询、新生儿期保健康复、危重症新生儿救治及综合护理工作。
新生儿科现有医师9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博士1名、硕士5名;护理人员15名,保育员1名;护理团队骨干多来自中山大学各附属医院,其中主管护师5人。目前所有医护团队成员均可胜任危重新生儿分级救治任务。在人才建设方面,不仅加强临床工作培训,亦重视科研水平提高,依托本院科研中心及中山大学、深圳市等科研平台建立专科临床与基础科研团队,与国内外大型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新生儿学临床及基础研究,建立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模式。
新生儿科秉承中山大学医科创始以来的优良传统“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谨遵院训“崇德、求是、传承、超越”,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疗安全为重点、注重人文关怀、完善医护患沟通;立足光明、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专注于新生儿健康与早期发展,实行围产期母胎疾病预防、新生儿疾病救治、新生儿出院后随诊指导的一体化疾病预防-治疗-保健综合管理模式,为本地及周边地区新生儿群体提供高质量、温馨有爱的高端诊疗及护理服务,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通讯员:张霭润、陈雪
编辑:温志鑫
初审:庄思齐、房晓祎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