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我院护理部举办“静脉治疗循证护理临床实践与应用新进展学习班”

2020-12-04

    静脉治疗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在许多疾病的治疗和危重病例抢救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保证患者输液安全,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循证护理与静脉治疗结合的临床思维,学习国内外静脉治疗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11月27、28日,我院护理部举办“静脉治疗循证护理临床实践与应用新进展学习班”,吸引了院内外共120多名护理同仁参加。

 

1.jpg

学习班合影

 

    张常华副院长为学习班致辞,他希望与会学员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珍惜宝贵的学习机会,吸纳精髓,在今后工作中不断学以致用,为进一步提高医院静脉治疗安全而努力。

 

2.jpg

张常华副院长致辞

 

    本次学习班邀请了14位专家授课培训,包括现场授课、视频教学、工作坊等形式。中山一院护理部陈利芬主任以线上直播的形式为大家介绍了《临床静脉导管维护操作专家共识》,主要包括冲管和封管、敷料更换和导管固定、输液接头、导管拔除、教育培训、感染防控等内容,共识的发布对减少静脉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为临床护理实践提供重要依据,为病人和静疗从业者的安全提供了双重保障;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护理部丁小容主任通过视频教学讲述多学科会诊在疑难危重症护理的重要性,在多学科会诊建设方案分享了实践经验。

 

线上授课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佳护士长分享了静疗专科小组、导管门诊的管理与工作模式,提出多学科合作模式的应用及学科发展方向;蔡瑞卿护士长结合患儿的症状体征,对患儿的输液港全程管理进行了详细讲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李佳与蔡瑞卿护士长授课

 

    我院医务处黄慧萍副处长强调为降低我院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对手卫生、血标本采集、无针系统导管的管理提出了监测实施标准与无菌相关原则,并要求全院护理人员进行静脉导管维护时需持证上岗(取得院内外静脉治疗维护证),加强培训,做到零风险、零感染、零宽容;超声科徐作峰主任介绍了超声能帮助临床辨别血管走向、大小、导管的位置以及状态及其作出准确的判断,引导快速精准穿刺入目标血管,保证患者安全及提高服务质量;放射科骆静主治医师对PICC尖端的理想位置以及PICC尖端影像三种精准定位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确定成人上腔静脉的X线解剖学标志及其在PICC导管末端定位中的应用价值;心血管中心杨文聪主治医师根据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周围血管疾病管理分会专家共识讲述相关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处理,为临床工作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专家授课风采

 

    我院护理部许红璐主任介绍了专科护士对临床护理的促进作用,强调专科护士应提升医院重症患者护理水平的专业作用;护理部伦雪萍副主任讲述循证护理的意义,重点指出循证护理在中心静脉导管敷贴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PICC安全拔管、中心静脉置管的决策性;心血管中心宁丽冰护士长从静脉治疗的背景、相关法律法规,为临床护理人员准确识别、快速正确处理常见并发症及标准维护提供了最直接的指导方法,指导护理人员应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有效控制静脉输液并发症,同时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丁彤红主管护师对多发伤患者静脉治疗选择和维护进行了针对性讲述。

 

专家授课风采

 

    在精彩的理论课程结束后,现场组织了静脉治疗相关理论知识考核及操作示范,操作示范由新生儿科陈静蓉护士长负责“中心静脉导管应用及操作演示”及血液内科邓雪飞护士长负责“PICC及输液港维护操作演示”。当天要求参加理论考核合格后的护理人员在临床至少完成10例静脉导管维护,再经静脉治疗小组相关老师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发《中山七院静脉治疗维护资格证书》。

 

操作示范

理论考核与现场互动

 

    此次学习班内容全面、实用,强调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慎独精神,严格按照规范、指南要求落实静脉治疗相关工作,我院将努力打造一支高、精、尖的静脉治疗护理队伍,为医院静脉治疗安全做好专业保障。

 

通讯员:易江、宁丽冰

编辑:温志鑫

初审:许红璐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