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学党史】从邓小平同志的“为大多数人着想”谈服务意识——行政三党支部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2021-06-22

    2021年全国高考刚拉下帷幕,牵动着亿万家庭的心。面对着世界规模最大的高考,人们如今也习以为常。然而,我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到,在结束十年文革的初期,高考招生已停摆十年,招生工作停滞不前,人们在徘徊中摸索。

 

    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这些制定政策的人一定要为大多数人着想。

 

    恢复高考,是1977年邓小平同志重新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后决心做的一件大事。为办好这件大事,邓小平同志在谋划思考一系列重大问题的同时,还十分关注一些“小细节”。

 

    其中一项就是取消“单位同意”这道隐形报考门槛。当时教育部定的招生原则是“自愿报名、单位同意、统一考试、择优录取”。报到邓小平同志那里,他敏锐地觉察到“单位同意”会影响很多人的报考。他指出,单位同意这一条我看去掉。比如说考生考得好,生产队却不同意,车间不同意,或哪个领导的脾气不好,考生该如何是好?所以“十六字方针”只取四分之三。后来确定的招生方针中就取消了“单位同意”这一条。

 

    还有一项就是放宽年龄、婚姻限制。1977年的招生文件规定:“考生年龄在20岁左右,不超过25周岁,未婚。”这对老三届高中学生,特别是1966、1967两届高中毕业生来说,此时他们大多已30岁左右,而且很多人都有了家室,无异于下了一道“逐客令”。在邓小平同志的关怀下,高考破例为大龄知识青年开了绿灯,还为特殊群体制定了“大龄青年,工龄到一定年限的可以带工资读书”的特殊政策。

 

    纵观邓小平同志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一生,他始终如一、身体力行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且是注重从细节入手,从“为大多数人着想”方面思考建立制度、细则的可执行性。

 

    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中山七院行政工作人员,“服务临床”不应该仅仅是口号。在日常工作中,如何落实“服务临床”才是关键。服务意识,应该贯穿于日常工作中,根植于骨子里。“为大多数人着想”的服务意识,例如最广泛的患者就医是否方便、最广大的员工工作是否舒心、最根本的医院利益是否保障等,这些应是行政后勤人员制定制度、考核制度是否合理、有无人文关怀的准则。

 

    分时段用餐、潮汐车道等等,无不体现着精细化的服务理念及意识。

 

    在具体工作上,我院二期项目关系着医院能否实现跨越式发展、变道超车、创建世界名院的宏伟目标。作为二期建设的一员,我们需要始终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的”要求,响应何裕隆院长“行政服务临床”的指示精神,一切围绕临床科室的实际需求;在二期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做到主动服务,广泛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以主人翁的姿态全力打造以病人为中心的“有温度的人文医院”。

 

    在二期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在企业微信中七基建专栏开辟网络专栏征集设计方案意见活动,集思广益,众人拾柴火焰高。截至2021年6月1日,共收到反馈意见46条。同时,我们深入临床科室讨论、调研,倾听各科室的宝贵意见。截至目前,开展了五轮医疗工艺流线的讨论,举行了多达52次联席会议,共同研讨商议,力求最大程度优化完善二期项目设计方案。

 

    细节往往最为动人。邓小平如果不是完全站在考生的角度出发去考虑问题、谋划政策,就看不到这么细,想不到这么细,也管不到这么细,很多人的命运也将因此受到影响,恢复高考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同样,如果我们不站在患者的角度、医护使用的角度、员工方便工作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施工也就想不到这么细,考虑就不这么周全,就实现不了最广泛的患者、最广大的员工、最根本的医院利益,使用起来也就不太方便。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而我们中山七院以“人民对美好医疗的向往”为奋斗目标。我们要增强服务意识,在新的历史机遇、新征程上做出新作为,为医院建设国际领先水平、集医教研产为一体的世界级医学中心而添砖加瓦。

 

 

文|何敏儒

编辑|臧卢璐

初审|王建新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