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学党史】星星之火,燎原百年——临床五党支部党史学习心得体会

2021-07-01

    1921年7月,动荡时局下,嘉兴南湖的一叶扁舟里,13位中国共产党代表用革命热血、救国热情孕育出了给中国带来希望的星星之火。百年间,星星之火始终燎原。在中国的发展上,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路人;在青年党员的成长中,中国共产党是明亮的灯塔。当我翻开党史、回首百年,无数前辈党员为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信仰矢志不渝,而今天的我们又将如何传承和壮大这把信仰之火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在党史学习中努力探寻答案。

 

 
一、黎明前夕,探索不息

 

    辛亥革命后,中国虽然摆脱了几千年的封建帝制,但中国人民的头上仍然压着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两座大山,泱泱中华仍然处于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状态。在此大背景下,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人士对救国之路进行了艰苦探索。在革命成果被窃取的惨痛经验中,他们提出,相比于制度的更迭,民众的思想革新才是其中根本。《新青年》等刊物应运而生,其中对新思想的不断探讨的内容给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基础,而《共产党宣言》的传入和十月革命的成功也给革命人士们带来了希望。基于思想的逐渐觉醒,中国共产党成立,至此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在立党前的黑暗岁月里,先辈们厚重的爱国情怀、无畏的开拓精神、不懈的探索精神都让我深受触动,而这些在我幼年时期就在心里埋下了种子。我的父母都是中共党员,在我少不更事的年纪里,是他们启蒙了我对党的认识。父亲通过跟我讲述中国近代史使我耳濡目染,逐渐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在少先队员、共青团员到中共党员的角色转变中始终保持先进,这也让我明白,党史学习最终要落实到实践的探索中去。百年后的今天,虽然国力已远胜百年前,但对实现民族复兴的实践探索仍在继续,理论学习的步伐也不应停下。通过学习,我深切地体会到作为医学研究生,我们虽身居一隅,但应胸怀天下,将治病救人的个人理想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结合起来,锤炼自身,提升能力。科研路远,却和建党的探索之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站在起点,前路茫茫,前路可能荆棘遍布,但只要探索不息、奋勇向前,就一定能遇到达胜利的彼岸。

 

 
二、破晓之时,坚定不驰

 

    建党后的百年间,中国在我党的带领下曲折向前,在艰难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党的八大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序幕,每一个发展的重要节点都意味着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困难和挑战,党员先辈们虽在灵活思变求发展,但始终坚守信仰,他们相信只要初心不变,前进就永远不会偏航。党史学习亦是如此,我们对党史的学习初衷是党性的强化和素质的提升,只有坚定了学习目标,进步的方向才不会迷茫。作为青年党员,在为国家和自身谋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坚定入党初心,牢记党员使命,理论基础学习不容忽视,三大作风不能抛弃,走得再远也不忘来时的路。

 

 
三、朝阳耀目,创新不缚

 

    党的十九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式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东方红日的光芒耀及四方。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角色愈加重要,新时代对于党员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只有不断创新、不缚于古方能冲出重围。

 

    在党史学习中,创新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上,我们要在党史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紧跟时事热点,结合自身职业特性,最终将党史学习融入到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去;形式上,不拘泥于讲座汇报的方式,以党支部为单位组织开展红色基地户外拓展、唱红歌、搞竞赛等多维度的活动开展,可使青年党员对党史学习有更好的理解和吸收。将党史理论结合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中,我发现,创新也显示出了其重要性,从疫苗的研发到学生的线上教学,革新的每一步都让中国的国际形象更加有说服力,也让中国人民更有安全感和国家自豪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在医学研究的专业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善于思考、勇于批判、勤于创新,共同构筑新时代的美好未来。

 

    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但党员信仰始终如一。星星之火,燎原百年,过去的百年让我们坚定地相信,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燎原之火,不可向迩,将来的百年我们将坚定地奋斗,未来永远光明。

 

文:熊宇

编辑:黄宗远

初审:侯清华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陈起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