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医院简介

 

%E5%8C%BB%E9%99%A2%E6%AD%A3%E9%97%A8.png

图:医院正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作为深圳市与中山大学“市校战略合作”的结晶,于2018年5月11日正式开放运营,一期建设开放床位800张。开业4年2个月,顺利通过“三甲”评审,创全国新建医院创“三甲”纪录。现有职工2675人,其中高级职称272人(截至2024年10月15日)。

    医院定位建设深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国家级保健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综合性医院。引进2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骨干,累计引进深圳市医疗卫生“三名工程”项目16项,高层次医学团队12个;获批6个市级以上重点/培育学科;省级、国家级限制类技术40项;疑难危重患者收治率最高超过80%,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超99%;2023年,成功实施世界首例肝癌定向治疗术。

    医院建立了覆盖本科生、研究生、毕业后继续教育等以临床胜任力为导向的“新医科”完整教学体系;成立28个临床教研室,拥有研究生导师195名;至今共培养各类学员4031名,其中研究生861名。

    医院拥有专职科研人员225名;获批5个省、市级重点实验室或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地2个诺贝尔奖实验室;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4项,保持深圳前列;荣登《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2024年7月3日,何裕隆、张常华教授团队主导的肿瘤耐药机制研究突破性成果在《自然》杂志刊登。

    医院二期项目将于2025年投入使用,新增床位3200张。医院推行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注重多学科诊疗,致力建设以医学人文和智慧化为特色,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现代化医院范例。

院训:崇德、求是、传承、超越

使命:树中大情怀、建世界名院

定位:深圳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公共卫生灾难救治中心、国家级保健中心,建设国家高水平综合性医院

愿景:建设成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以医学人文和智慧化为特色的开放式、综合性、研究型教学医院

目标:深圳地区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德医风最好

        

%E5%8C%BB%E9%99%A22022%E5%B9%B47%E6%9C%88%E9%A1%BA%E5%88%A9%E9%80%9A%E8%BF%87%E4%B8%89%E7%94%B2%E8%AF%84%E5%AE%A1.jpg

图:医院2022年7月顺利通过三甲评审

 

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

深圳市医学重点学科胃肠外科

深圳市医学重点培育学科肾病科、急诊医学科、重症医学科

深圳市中医特色专科中医糖尿病专科

 

引进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团队骨干(27个):

中山一院胃肠外科、神经内科、急诊医学科、骨科、消化内科、病理科、放射科、产科(产前诊断中心)、肾内科、呼吸内科、康复科、心血管外科、心血管内科、肿瘤科、重症科、普外科、专科护理、药学部、器官移植科;中山二院内分泌科、地方病(儿科血液);中山三院消化内科、风湿免疫科、泌尿外科;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山眼科医院眼科;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烧伤科。

 

共引进三名工程项目16项,高层次医学团队12个,分别为: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裕隆教授胃肠外科团队”(2019年首轮,2024年第二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刘亚军教授骨科学团队”(2019年首轮,2024年第二轮)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李雪梅教授肾内科团队”(2019年首轮,2024年第二轮)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刘启发教授血液肿瘤精准诊疗团队”(2019年首轮,2024年第二轮)

“英国伯明翰大学高昉院士临床研究团队”(2024年引进)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张力教授恶性肿瘤精准化诊治团队”(2024年引进)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内镜微创外科团队”(2023年引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张罗教授变态反应(鼻过敏)学团队”(2021年引进)

“香港中文大学李志光教授儿童血液肿瘤团队”(2020年引进)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虹教授泌尿系肿瘤精准诊疗与泌尿功能重建团队”(2020年引进)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夏维波教授内分泌团队”(2020年引进)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William Raichardson院士神经科学团队”(2019年引进)

 

%E5%8C%BB%E9%99%A2%E4%BA%8C%E6%9C%9F%E6%95%88%E6%9E%9C%E5%9B%BE.jpg

图:医院二期效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