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院“三名工程”神经科学团队引进团队带头人、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William Richardson教授以及科研中心李宁宁副研究员的组织下,神经科学团队中英成员在线上进行了第三次例行会议。会议对我院 “三名工程”神经科学团队的重点课题进行了指导。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John Wood教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李会良教授、罗寿青教授,以及中英两地多名博士后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我院“三名工程”神经科学团队始终以抢占深圳乃至中国脑科学高峰为目标坚持探索脑科学的奥秘。当下,“少年自闭,青年抑郁,老年痴呆”的情势日益严峻,成为了中国脑科学研究的重点。这三大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严重影响了国民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中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发病时间早,难以治愈,临床上尚无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因此,“三名工程”神经科学团队首先选择以ASD为研究方向,探索其发病机制和分子治疗手段。
会上,神经团队博士后鞠俊首先进行了汇报,他发现在ASD小鼠模型中,冠状蛋白-1a的表达减少可引起小鼠的ASD相关行为学异常。同时,在病理观察过程中,他发现小胶质细胞足突分叉增加,吞噬功能减弱。他认为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可能是引起ASD表型的原因。下一步,他将通过表达冠状蛋白-1a,来修复小胶质细胞功能,并改善自闭症行为。John Wood教授建议道,目前小胶质细胞功能异常与ASD相关的证据不足,可以考虑小胶质细胞移植的方法来验证该相关性,如最终成功,甚至可以作为一种治疗手段。
线上自闭症课题汇报与讨论
神经团队博士生王迪龙进行了汇报。他在ASD小鼠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多个时间点观察到了MAPK3/Erk1通路的蛋白表达水平的异常。同时,他发现ASD小鼠在早期发育过程中有过度髓鞘化的现象。他认为MAPK3/Erk1通路和髓鞘化异常可能是ASD的病因。对于他的课题William Richardson教授指出,在观察过程中,表型的确定至关重要,需先把表型做的让人信服,再考虑进行分子生物学的问题。他认为“发育早期过度髓鞘化”可能意味着ASD小鼠脑内髓鞘出现的时间提前了。需要更进一步细化观察的时间点,从时间和空间上确定髓鞘发育的异常。
最后,William Richardson教授总结道,大家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他们将持续关注“三名工程”神经科学团队的发展,尽全力给予指导和帮助。同时,他为远程例会实现常态化感到高兴,这将为中英神经团队的交流提供有力的保障。本次例会也让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们进一步领略了英国专家严谨的治学精神,感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科学思维应该落实到严谨的实验设计和精妙的实验方法上,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走的平稳,走的自信。
通讯员:鞠俊 王迪龙
编辑:郑天心
初审:朱澂明
审核:刘畅
审核发布: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