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香港少年脸上巨瘤“切完又长”,在深圳确诊1/1000000的罕见病!

2025-08-14

 

01

天生巨瘤,“霸”脸19年

少年“切不掉”的怪病

 

2006年,小李在香港出生。家人喜悦之余,一个盘踞在孩子右脸、从眼角延伸至嘴角的高耸肿物,让父母忧心忡忡,其体积约半个拳头大小。

 

全家人以为,等孩子大一点做个手术就好。没曾想,这竟是一场长达19年的“拉锯战”——

 

父母抱着他跑遍了香港医院:

 

1岁时,小李完成了首次手术。当时医生说:“这是脂肪瘤,切掉就好。”

 

“医生考虑可能与个体体质有关,再切一次。” 9岁、13岁、17岁三次复发时,医生无奈摇头。

 

而肿物依然肆虐生长,甚至堵住耳朵引发流脓,小李又挨一刀。

 

多次手术似乎都无力回天。19岁时,肿物几乎“吞没”了他的右脸,沉甸甸地拽着嘴角往下坠。

 

%E9%A9%AC%E8%B5%9B%E5%85%8B%E7%89%88%E6%9C%AC.png

小李面部肿物

 

2025年,一家人慕名来到深圳,求助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下文简称“中山七院”)耳鼻咽喉科。命运的转机终于出现。

 

02

精准诊断!

发病率1/1000000的罕见病

 

中山七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樊韵平接诊后,立即安排小李完成CT检查。

 

放射科尚亚雷副主任医师和黄华滨医师审阅CT影像时,敏锐地捕捉到了几个极不寻常的细节:

 

  • 脂肪瘤伴随着骨骼畸形

  • 软组织密度灶伴钙化,可能脉管畸形

  • 右侧中耳乳突炎积液

 

这些发现让尚亚雷医生心里“咯噔”一下。一个在专业文献角落见过的、极其罕见的名词闪过脑海——CLOVES综合征

 

这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关键特征是先天性脂肪瘤过度生长、血管畸形和骨骼异常,与小李的症状十分吻合。

 

她在报告的末尾加注了一条至关重要的提示:建议MRI进一步检查,排除CLOVES综合征。

 

这份报告被火速呈至樊韵平主任案头。“颌骨变形如此严重,绝不是普通的脂肪瘤!”他凝视影像,仔细研判影像:“脉管钙化灶,很可能就是血管畸形;乳突炎和耳道闭锁,说明听力正在消亡!”

 

后续的MRI结果,也印证了这些判断。

 

为了深入探究、锁定真凶,耳鼻咽喉科团队翻查大量文献了解到,CLOVES是PROS综合征的分型。

 

樊韵平主任指出:

 

“PROS综合征是PIK3CA基因突变导致的过度生长疾病,全球发病率仅1/1000000。”

 

PIK3CA基因本是调控细胞正常生长的“指挥官”,但发生突变后,会给细胞下达“不停生长”的错误指令,导致局部组织不受控地异常增生,形成不对称的过度生长。

 

126.jpg

PROS综合征的症状

(图源:上海第九人民医院)

 

这就是为什么小李的肿物总是长了切、切了长。

 

面对这“百万分之一”的罕见病,必须通过基因检测确诊后,才能开启精准治疗。

 

但检测面临着难题:PIK3CA基因突变属于嵌合体突变,突变细胞像“隐藏的叛军”一样混在正常组织中。需取脂肪、皮肤、肌肉多部位进行检查,费用3万,全自费。

 

诊室里,小李的父亲很坚定:

 

“医生,我们做检测!”

 

——这份沉甸甸的信任,为孩子打开了希望之门。

 

最终,基因检测报告证实了樊韵平主任团队的判断:就是PIK3CA基因突变导致的PROS综合征!

 

折磨小李19年的病魔,终于被精准识别。

 

%E6%A3%80%E6%B5%8B%E7%BB%93%E6%9E%9C.png

检测结果

 

03

多学科团队定方案

半边脸庞重见天日

 

中山七院一直推行以系统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注重多学科诊疗(MDT)。

 

针对小李的罕见病情,医院集结了7大学科专家进行多学科会诊,包括耳鼻咽喉科、放射科、病理科、肿瘤科、神经外科、产前诊断中心和口腔科。

 

经多学科深度研讨,MDT专家团队为他制定了科学严谨的治疗方案:

 

  • 第一步:手术切除肿物,全力保护面神经及深层血管。

     

  • 第二步:术后系统性排查全身PROS相关病变;同时追踪靶向药物前沿进展,进行进一步治疗。

 

6月18日,无影灯亮起。

 

樊韵平主任小心翼翼地在错综复杂的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比发丝更细”的面神经。面神经伤之即瘫,手术难度堪比在豆腐上雕花。

 

医生们不仅重塑了畸变的上颌骨轮廓,还“拆东墙补西墙”移植了肌皮瓣,修复了他面部畸形的部位。

 

%E5%B1%8F%E5%B9%95%E6%88%AA%E5%9B%BE%202025-08-13%20083118.jpg

小李术后恢复期

 

当所有人以为胜利在望,7月复查CT却拉响警报:中耳还潜伏着胆脂瘤“残留病变”,侵蚀着听力传导链。

 

显微镜下,耳鼻咽喉科团队再次精细操作,将黏连听小骨的病变组织逐粒剥离,精准清除了右耳深处残留的胆脂瘤,为听力恢复扫清了最后障碍!

 

%E5%9B%BE%E7%89%871_44.png

樊韵平主任和齐慧主治医师手术中

 

接下来,中山七院将继续展开多学科联合攻关,探寻PROS综合征的治愈可能。

 

耳鼻咽喉科将持续监控病情变化,肿瘤科也正在探索靶向药阿培利司的超适应症治疗,营养科则帮助小李改善维生素D缺乏的问题。

 

✎ 医者手札

 

“很多人问:为百万分之一的病例,付出百万倍努力,值吗?”

 

看着少年术后第一张微笑的照片,我们写下答案:

 

罕见病落在个体身上,就是100%。医学的星辰大海,不在统计学的分母里,在于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都能重获尊严与希望。

 

如果你愿意帮助:

 

记住PROS综合征(PIK3CA过度生长综合征)这个名字,给罕见病孩子多一份注视,传递希望,相信医学的温度终将融化坚冰,让百万分之一的孤独不再无助。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

文 | 郑诗颖、陈泽淳

编辑 | 陈泽淳

初审 | 樊韵平、涂翔、毕明敏

审核 | 江清浩、刘冉冉

审核发布 | 温光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