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六大科研平台

2018-04-26

消化医学研究院

以何裕隆教授任研究院主任,张全亮教授、朱澂明研究员、钱志荣研究员为核心成员,专注研究胃肠道疾病、肿瘤、胃肠道菌群等。

 

脑健康疾病研究大平台

以赵国屏院士、周列民教授、于雷教授、侯清华博士、许晓伟博士为核心成员,专注于研究对人类健康威胁较大的脑部疾病:阿尔兹海默征、帕金森氏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脑功能亚健康问题,如神经衰弱,记忆衰退,慢性疲劳症等

 

免疫学研究大平台

以朱澂明研究员、黄筚辉研究员为核心成员,专注研究肿瘤免疫学、自身免疫疾病、胃肠道免疫疾病、可控性炎症、感染性疾病、免疫代谢疾病等

 

血液病研究中心

以赵志壮教授、陈韵副研究员、郭瑶副研究员为核心成员,专注研究造血干细胞及癌症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癌症及遗传病的分子诊断方法开发、针对蛋白质磷酸激酶及磷酸酶靶向药物的筛选及开发

 

精准医学研究中心

以赵国屏院士、潘逸航副研究员、李宁宁副研究员为核心成员。立足于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开展精准医学研究。

 

肿瘤耐药逆转研究中心

以陈哲生教授、杨东华教授为核心成员,专注于研究肿瘤耐药逆转药物研发、生物技术及生物芯片研发、Biobank的建立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建设详情:http://www.sysush.com/new_uk/detail.asp?id=1969

 

        3月6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牵手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营养与健康院),共建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将在深圳率先开展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建设。第一阶段将以专科专病数据库为出口,定制开发临床信息访问接口、临床模板配置中心、专科专病数据库和安全审计系统。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是中国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综合性国立研究机构,在国际上颇具影响力。作为中科院上海生科院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院士在上世纪末带领中科院团队,参与全球人类基因组研究的两个1%计划,即完成人类基因组1%的序列测定和识别人类表达基因的1%,是国内基因测序的拓荒者和领航者。他将作为首席科学家指导中山七院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的建设。

 

        医疗大数据在个人健康、医疗运营、医学研究、公共卫生等领域有着巨大社会经济效益,已经成为国际竞相发展的重点领域。芝加哥大学商学院教授麦肯锡估计,单就美国而言,医疗大数据的利用每年可以为医疗开支节省出 3 千亿美元。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把生物学资源和医疗大数据作为国家的基础战略资源,并将其纳入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布局。中山七院将通过本次合作,探索出利用临床大数据服务医生、服务患者、服务科研、服务医院运营、服务卫生决策的实践经验,打造成为深圳乃至全国医学大数据中心的标杆。未来,医院将可以实现对每个患者健康状况进行有效监测和预测,这不但能够为疾病治疗争取更多时间,还能够大大提高治疗方案的准确性,甚至能够为患者节约大笔治疗费用。

 

        临床大数据中心对医学研究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近年来,随着临床工作者对科研工作的重视,各大医院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多,科研成果不断涌现,但科研工作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也愈加显著:第一,每个患者的临床特点、生活状态、社会背景不同,使得临床科研工作具有很强复杂性;第二,医生既承担着繁重的临床医疗教学等工作,又要兼顾科研工作,繁重的临床工作使得医务人员投入科研工作的时间有限,大部仅限于临床病例的收集与简单分析,未能充分展开系统而深入的科研工作;第三,医院信息系统由许多不同厂商提供,所生成的各类临床数据散落在医院各个信息系统的不同角落,查找、收集和录入典型病例的诊疗记录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而且极易造成科研病例数据的遗漏、丢失和错误。临床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提供提供完善的统一随访平台,使医护人员能非常便捷地筛选病例及查看所有的诊疗记录,从而形成一套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科研数据支撑体系,不但使患者的各类基础、临床数据得以集中,形成个性化诊疗方案,又将有效提升科研工作人员的科研效率和成果产出率,使临床工作中产生的数据信息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位于深圳市光明新区,占地面积23.5万平方米,规划总床位4000张。2016年6月21日,中山大学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共建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协议》,将医院定位为深圳区域医疗中心、公共卫生灾难防治中心和国家级保健康复中心,致力于建设一家“深圳地区规模最大、临床专科门类最齐全、诊疗量最大、诊疗技术最先进、高层次医护人员最多、医德医风最好”的大型现代化综合医院。

 

        中山七院作为中山大学在深圳的首家直属附属医院,是中大医科品牌在广州之外传承、发展的第一家医院,将致力于建设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中心。为实现变道超车,中山七院将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医学科学研究平台,通过不断创新引领临床发展。该院实行科研与临床相对独立的管理模式,大力推动“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通过中山大学从海外引进了第一批12名高层次科研人才,包括2名国家高层次人才,未来医院专职科研人才将不少于10%;规划建设6大科研平台和1个大数据中心,即消化系统疾病研究大平台、脑健康疾病研究大平台、免疫学研究大平台、血液病研究中心、精准医学研究中心、肿瘤耐药逆转研究中心和医学大数据中心。

 

        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的共建方中科院上海生科院(营养与健康院)作为深入实施中科院“率先行动”计划的改革创新排头兵,积极发挥学科和人才综合特色,践行科技创新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使命,致力于人口健康等领域的高水平创新,科研实力雄厚;部署“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国民营养与食品安全、生物医学大数据与健康管理、生命健康科技智库与科学传播”四大科技布局,实现健康为根本、营养为保障、大数据和信息为纽带的融合发展。营养与健康院以马普计算生物学所在计算生物学人才和大数据整合等方面的优势建立的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以持续提供高质量、高效率服务为宗旨,集合了上海生科院和上海市相关力量,正在建立综合创新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库,也将与医院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多层次的科研合作。

 

        通过临床医学研究大数据中心的建设,大数据中心建设将为医院科研插上强有力的翅膀,成为医院实现“世界名院”发展目标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