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罗伟 放疗科负责人
主任医师

研究方向:

1. 头颈肿瘤的适形和调强放射治疗,尤其是鼻咽癌缩小靶区的研究。

2. 多功能个体化口腔支架在头颈癌放疗中的应用研究及智能化制作。

3. 诱导化疗,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同期调强放化疗在中晚期头颈肿瘤尤其是鼻咽癌的应用。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1986年中山医科大学国家医学统考一等奖,1987-2025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工作。2004年-2005年在美国MD Anderson癌症中心放疗科临床进修。中山大学第二批“千百十人才培养”计划培养人才。

一直以来致力于改进鼻咽癌外照射技术的研究——放疗体位和固定方法的改进、二维适形设野和低熔点铅挡块技术应用等,并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现已证实,由于这些改进技术的应用,初治鼻咽癌病人的5年总生存率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50%提高到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和本世纪初的70%左右,成为我国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鼻咽癌主流放疗技术。2002年率先提出不同于北美的鼻咽癌缩小靶区勾画方法,目前成为华南地区流行的靶区勾画方法,2009 年提出的按诱导化疗后缩小肿瘤的范围勾画靶区(缩小靶区 v2.0)得到了多个临床试验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2007年以来开展了个体化口腔支架新技术在头颈肿瘤放疗中的研究和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多功能个体化口腔支架成为医院新技术,具有减少口腔放疗毒性,减少分次放疗摆位误差的作用。2009年在国内外率先建立适合东方人体质的TPF减量诱导化疗方案,并配以同期调强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将初治中晚期鼻咽癌3年总生存率从86%提高到93%,随后多个临床研究结果证实这个治疗结果,是至今为止有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对中国人最优的TPF诱导化疗方案。2013年开始鼻咽癌的自适应治疗的研究,根据治疗后EBDNA的载量决定病人诱导化疗的强度,使得中晚期鼻咽癌病人接受最适当强度的治疗。

 

主要学术任职

1. 广东省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    委员

2. 国家科技奖评审专家

 

科研成果和荣誉

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文章30多篇。

国家专利授权7项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中华医学会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肿瘤学术大会优秀论文奖1项

2014年至今连续11年入选岭南名医

国庆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

出诊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