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主要内容

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浏览更多

       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于2021年正式获得广东省科学技术厅批准成立。实验室依托中山大学,由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负责建设,现有较为集中的研究基地3720 m2,配备有价值逾3000万元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现有固定工作人员51人,其中学术带头人8人。本实验室以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为研究对象,充分整合中山大学乃至广东省在该领域拥有的全国领先学术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源,建立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平台,汇聚人才,创新体制,瞄准该领域尚未解决的重大临床问题和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全程立体式临床、基础和转化研究,力争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和培养高层次人才,推动成果转化,改善我省该领域的研究条件和研究手段,提高研究水平与创新能力,力争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或者前沿科学中心。
       广东省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重点实验室面向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要求,整合了广东省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精准防治研究领域的优势资源,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建立起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科技创新平台。在建设期内(2021-2023年),本实验室配备了充足的人力和物力,始终围绕着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临床诊治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疑难问题,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的科学研究,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早期预防、早期筛查、精确诊断、精准治疗、机制研究、靶点筛选、药物研发和递送、以及评价模型构建等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
在承担科研任务方面,本实验室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固定成员共承担了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的各类科研项目109项,累计科研经费6560.55万元,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8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项目2项。面向行业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需求,实验室还积极与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帕特农医药公司、上海甫弘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广东富江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共承担横向基金项目7项,累计科研经费641万元。
在学术研究和学术影响力方面,本实验室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基础、转化、前沿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发表论文183篇,其中SCI论文176篇,IF 2023≥5和≥10的SCI论文分别有134篇和51篇,JCR 1区SCI论文64篇,包括Chem Soc Rev(1篇)、Signal Transduct Target Ther(1篇)、Gastroenterology(2篇)、Adv Mater(2篇)、Nat Commun(5篇)、Mol Cancer(4篇)、Drug Resist Updat(4篇)、ACS Nano(3篇)、Adv Sci (Weinh)(5篇)、Pharmacol Ther(2篇)、Cancer Lett(4篇)等国际知名期刊。主编/副主编专著6部,参编专著3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
在临床诊疗和转化应用方面,本实验室共申请专利54项(含发明43项,实用新型9项,国际2项),其中26项已获得专利授权(含发明17项,实用新型9项),6项专利已同公司签署转让协议,累积转化金额超120万元,具有重要社会经济效益。牵头制定和发布临床指南2部,参与指南制定4部,参与专家共识制定9部,有效指导了国内外临床实践的改进。共合成新材料16种,其中9种新材料获得专利授权。
在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本实验共培养各类科技人才13人次,新增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名,深圳市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优秀青年基础研究)获得者2名,深圳市后备级人才2名,深圳市孔雀计划人才C类人才2名,深圳市卫生健康菁英人才(青年医学人才)3名。共培养博士毕业生72人,硕士毕业生36人,出站博士后23名。3名固定成员取得高级职称,3名固定成员取得副高级职称。引进副研究员2名,助理研究员1名。
在平台建设方面,依托省重点实验室,同时组建了“消化系统恶性肿瘤防治研究粤港澳高校联合实验室”、“伯明翰大学-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联合临床研究所”、“中山七院-米尼奥大学I3Bs研究所类器官联合实验室”、“中山大学医学院-中山七院联合实验室”、“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等平台。

科研成果

浏览更多

科研动态

浏览更多